逛知乎的时候,看到一个问题:你最勤奋的时候到过什么程度?
看完所有的回答,出现最多的字眼是,凌晨、有规律、默默地、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里努力着。
就像电影《一代宗师》里的宫二一样,不管寒暑往来,无惧风霜雨雪,都在那一片竹林勤奋地练功。有些人,一旦选择了勤奋,这未来的日子注定是要发光发亮的。
真正的勤奋,不是被迫的机械性重复劳动,也不是自我感动式的摧残健康,更不是因为拖延症导致的最后一刻效率爆发,它来自一个人的内心深处,对于那些无法获得即可回报的事情,依然能够保持十年如一日的热情与专注。一个人的勤奋,不在光明处,而是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慢慢地编织自己的梦想。
我以前还不是很理解这句话,但现在开始深刻地懂了。我们总以为学生时代的挑灯夜战是一种勤奋,工作时的加班加点是一种勤奋,但这些只不过是表面而已,真正的勤奋藏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里。
去年我11月份辞职后,开始给自己设定了每天写2000字的文章,这个目标我没有在各大平台上宣扬,只是在每天固定的时间,打开电脑,然后默默的敲下每一个字,从一开始下笔无神,到现在思如泉涌,我知道这一切都是积累的结果,也是勤奋给我带来的奖赏,我们总以为勤奋很难,其实最难的是你不能自己在寂寞的时光里,一直鞭策自己前进。
你有多勤奋,你的人生就有多种可能。
著名美食家江振城,写过一本书叫《初心》,里边有讲述了他如何成为南法米其林三星餐厅的主厨。他20岁时,他放弃了西华饭店法式餐厅主厨之位以及台湾的一切,接受法国知名双胞胎主厨Jacques& Laurent Pourcel的征询,只身前往南法餐厅。
他刚到的法国时,住在一个没有暖气没有冷气的房子里,不会讲也听不懂一句法语,主厨骂他的时候他听不懂,甚至别人都生气了,他还是呆若木鸡,他身边也没有朋友,所以他能靠的只有自己,他靠自己五感全开,翻字典,模仿别人的发音,半年后,他听得懂别人说什么,渐渐地开始和别人用简单的法语交流起来,到今日,他一开口,别人以为他是一直生活在法国。
在法国的前两年,他便是日日与马铃薯做伴。他每天都在削马铃薯,这一削就削了三年。当他成为了主厨后,记者问他:“每天都削土豆,你不觉得无聊吗?”他说:“我不觉得自己什么都没学到。两年下来,我只要把一颗马铃薯拿在手上,就知道它的水份、它的状况。而且我很骄傲的是,那些每天从世界各地飞到这个餐厅来吃饭的人,他们吃下的马铃薯,全都是我做的。”
在法国的那几年,他每天凌晨三四点就开始上班,直到凌晨一点才下班,一个星期只给自己一天的休假时间,在别人都睡懒觉时,他依旧早起,跟着当地农夫到乡间打猎,安排自己去采葡萄、学酿酒、采香菇,彻底感受法国人的常民生活。
在南法米其林三星餐厅Pourcel受训工作5年期间,江振诚从一句法文都不懂,终在2006年大放异彩,被法国美食指南《Relais & Chateaux》列为「2006全球最佳150位名厨」,Discovery频道更评选他为「亚洲10大青年主厨」,也曾二度被《时代杂志》评为「印度洋上最伟大的厨师」。
一个始终勤奋的人,时间终究会给他一个闪亮的登场,这一份坚定的品质,融进了他的骨血,成为了他随时能应用的惯性。
知乎上有句话说:“没有退路,勤奋是唯一的出路”,作为普通人,我们没有富可敌国的家庭背景,也没有丰富的社交资源,能使得上劲儿的,只有自身的勤奋了。
如果勤奋也分层次,它至少可分为四成。
第一层:你勤勤恳恳地做一份工作,按时上下班,和大多数的普通人一样,不损人利益,也不追求极致,轻松地过好当前的生活。
第二层,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你觉得自己不能忍受当前的生活状态,于是找了各种各样的书来看,卯足了劲往前奔,但奔着奔着就泄气了,在如此循环往复中,标榜着自己的勤奋。
第三层,你认识到与别人的差距,知耻而后勇,从此革新自己的思维,你变着法让自己的步伐越来越靠近牛逼的人,你每日做好计划和总结,过着高效率,高质量的生活。
第四层,最高层的勤奋,就是如江振诚般,把这一份品质锻炼成了习惯,如同日常的喝水吃饭一样简单,不管周围的人如何的放纵自己,不管是工作日还是节假日,都能在自己的轨道上,一丝不苟的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被外界的影响,活出了自己的卓越和人生高度,最高级的勤奋,是不需要告诉自己要勤奋。
我不喜欢喊口号式的勤奋,比如通宵加班后的朋友圈鸡汤,各大社交平台给自己立flag,真正的勤奋,是淹没在人群背后,是十年如一日的蛰伏,是来自内心对目标最踏实的行动。
韩愈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一个能够始终勤奋的人,不会因为外界环境的改变而忘记自己的初衷,他能够有规律且专注地完成自己的计划。
别人的鲜衣怒马是无数个勤奋的日夜组成,我们奋力前进,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能够在这个世间占有一席之地。
愿我们都能成为这种人,不用再喊出“勤奋”的词语给自己打气,而是不管在何时何地,都能将这一份品质轻松自如的应用到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