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个朋友向我倾诉她想转行,却又面临选择的矛盾,左手是安稳、福利好,但现金收入一般而且还有些枯燥无味的工作,右手是可以集自己的兴趣、爱好、天赋为一体,积累一段时间之后会有不错收入的新职业,但因为是新入行,获得认可需要时间,会在一开始面对收入不稳定的局面以及来自家庭的压力。
她说起那个新职业时,眼睛里闪着光,对未来充满了期待,但马上又想到当前所面临的现实困境,那光就暗淡了下去,紧接着焦虑和不安便占据了上风,让旁人也跟着紧张起来。
她把我当做了一个有经验的过来人,拉着我的手急切的诉说,最后用殷切的眼光看着我,问了最后一个问题“你能给我一些建议吗?”
在她问我之前,我观察到她已经和好几个朋友聊过这个问题,有朋友跟她讲了自己的经历,有朋友给了她具体的建议,但很显然,她的烦恼并没有消除。
生活中常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我们找人倾诉烦恼,渴望从他们那里得到建议,也确实得到了一些回答,好像满足了一时的需求,但当我们转过身去,回到自己生活中,却发现问题还在,烦恼并没有消除,还在对我们产生持续的影响。
身为一个专业教练,我知道建议无法真正的支持到他人,其中的根源在于,只有创造问题的人,才能解决问题。世界上没有两个心灵和身体完全相同的人,我们怎么能从他人那里知道自己问题的答案呢?唯有我们自己可以通过觉察力来找到问题的答案。在对话当中,高质量的聆听,不管是我们聆听他人,还是我们被他人聆听,都可以帮助我们提升这份觉察力。
我听见小伙伴描述了她面临职业转型的烦恼,然后向我寻求建议,这是我听到的一些她的事实处境。与此同时,小伙伴在表达的时候充满了焦虑和不安,这是我听到的一些她的感受。对感受的关注远比对事实的关注更为重要,人们困在自己的烦恼里时,只能看到问题,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人们无法在创造问题的层面解决问题。关注感受,能帮助我们提升关注问题的一个层级。
所以我向她提出了一个问题,“当你说起这些的时候,你的感受是怎样的?”小伙伴想了想,回答说感觉有点焦虑。
人处在问题的困扰中时会有相应的感受出现,其中会包括物理感受,诸如感觉心脏紧绷、头脑发胀等,还会包括情绪感受,如失落、气愤等。所有的这些感受,有的是链接到了过去的某个不愉快,如沮丧、挫败、无奈等;有的是将过去不愉快的感受投射到了未来,如焦虑、急躁、愤怒等,但凡这样的感受出现,我们的能力和智慧就无法正常发挥,会认为理想遥不可及,无法实现。
然而好消息是,一旦这种感受被看见,被明确的命名,它就会变小变弱,对我们的影响也就会减弱。在我们的对话当中,当对方回答她感受到焦虑时,她的感受就被看见被命名了。
如果我只停留在这里,关注到了她的感受,但不再继续往下进行,还不能支持对方解决问题,因为还有比关注感受更重要的一层,那就是关注意图。
被问题困扰所产生的所有感受都是合理的,是对我们的保护,即使是一些负面的情绪,背后也有正向意图的存在,这种正向意图一定是积极的,充满着正能量的。比如我们认为长时间打游戏是不好的行为,那么就可能会在看到孩子长时间打游戏后感到非常的生气,这生气的背后的正向意图就是因为我们对孩子的爱。如果能在所有的问题情境中找到感受背后的正向意图是什么,我们就能从中获得力量。
正向意图还可以指那些表象之下没有意识到、没有说出来的那些话,那些埋藏在内心里,不常说出来,却又一直存在的真实的声音。
在我们的这段对话中,在小伙伴的焦虑背后,有什么是她真正想要的呢?那份焦虑在告诉她什么正向的积极的提示?我把问题抛给了对方。
对方这次停下来思考的时间较之前长了一些,然后非常肯定,而且充满了力量的说出了她真正想要的。她渴望在未来五到十年实现时间和财务的自由,焦虑在告诉她对这份渴望急切,同时也在告诉她,她在爱着自己的家人,而她必须要去实现这个理想,这样她才会真正感受到是在践行自己生而为人的使命,是在活出自己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脑科学研究指出,脑神经末梢有两个结构,一个叫树突,一个叫突触,树突和突触不是骨肉相连的,不像我们手掌上的手指是长在一起的,它就像蝌蚪在电解质里游泳,是各自独自存在的。如果一个女孩子小的时候被男孩子骗了,她就说男人都是坏蛋,那她的脑神经中就有一个叫男人的树突,有一个叫坏蛋的突触,他们俩老被认为是一对儿站在这个电解质里,她就有了一个信念,男人都是坏蛋。有一天,她碰到了一个暖男,这一次暖男帮助了她,让她看到了原来男人是丰富多彩的,于是她就又建立了一个新的信念,男人是丰富多彩的,当她开始对自己说另外一句话,男人是丰富多彩的,男人是丰富多彩的,那丰富多彩就把坏蛋挤走了。
在我们的这段对话中,我的小伙伴一开始将转行这个树突和低收入、家庭压力等这些突触链接在了一起,而当我们通过去关注她的感受,以及感受背后的正向意图之后,她开始将转行这个树突和时间自由、财务自由、关爱家人以及人生价值和意义等突触建立了链接,由此而建立了新的信念系统,而这个新的信念系统,会支持她真正去实现目标。
又到了一年一度亲朋好友相聚的农历年末,如果这一次,在聚会中有人想要问你要一些建议,或者你想要去问一问他人的建议,都不妨试一试这个关注感受和关注意图的方法,问问自己或者问问他人,在困扰的背后,我们有着怎样的感受?这个感受有什么正向积极的意图在传递给我们?我们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如果得到了真正想要的,又会有着怎样的感受?通过这些提问,可以帮助我们提升觉察力,从而建立新的信念系统,而唯有新的信念系统,才能将我们带出困境。
和小伙伴聊到最后,她有如卸下了千斤负担,非常开心的和我说了再见。而我紧接着就看到了她为自己的理想迈出了第一步行动。
我知道,她的理想终会实现的!你的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