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都平民胡同烟火气,美国乡村别墅自然风
文/图 曲堂燕91
一百年的协和医学院旧址贵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仍在使用,是北京协和医学院的一部分,门口有保安,外人禁止入内,傍晚时分,时不时有教授下班,享受着保安敬礼的待遇。
殊不知,100年前的教授、医学专家享受的待遇比这个更高级,那就是距此几百米远,步行几分钟的地方建有协和医院专家别墅。北京协和医院当年是由美国洛克菲勒财团所属中华医学基金会开办的私立北平协和医学院附属医院,建成于1921年。洛克菲勒基金会在投资兴建协和医院的同时在这里建立了专家别墅区,是专供协和医院的高级教授们享用的顶级住宅区。
协和医院住宅群,包括位于东城区北极阁三条26号的南区,和位于北面隔了两条胡同的外交部街59号的北区,都与协和医院隔东单北大街相望,是北京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之一,现在已经是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我估计用不了几年,会和北京协和医学院旧址并为一处,升级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住宅群南北两区门口都有一座三个并排拱形门洞的大门,向里望去一座座风格特别的别墅楼显示出这里的与众不同。如果不是门口“协和医院住宅群”牌子上的介绍,恐怕很难猜到这里是什么地方。每每路过这里总有走进去探个究竟的冲动,终于在一个春日的下午,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走进了它并邂逅满园风景。
协和医院住宅群(北区)位于外交部街59号院,此住宅原由十余幢典型的由两层半的美国近代折衷主义乡村独立别墅形式的住宅构成,大门处用突出的三角门罩装饰,砖木结构,灰砖清水墙,有连排住宅,也有独立式住宅;有的是古堡式尖顶,也有的是乡村别墅式坡顶,形式多样,工艺考究。上世纪90年代中期,拆除了南端的四幢独立式住宅,现尚存六幢,保存较好。
院内建筑布局规则有序,道路、花坛、绿化等环境布置精美,与坡顶石板屋面和灰色砖墙的美式建筑共同构成了幽静的居住环境。据说院落南北长约127米,东西长约140米。中轴线南端为大门,以突出的三角门罩装饰。中轴线北端为两层半连排式住宅,形成了本院的特色,该建筑与中轴线对称处是一拱形穿过式门洞,与中轴线南端入口门房的拱形门洞相呼应。
院落南区由围绕中轴线对称的三组独立住宅组成,每组住宅的形状与中轴线基本对称,但又有所变化。南区中轴线中部为一圆形环路与花坛,形成南区住宅的控制中心。北区的住宅布局相对灵活,不求绝对对称。此院东侧布置有一栋与本院落建筑风格不一致的西洋式建筑,建造年代早于院内建筑。
独立式住宅建筑平面布局灵活,均为矩形平面组合,每栋建筑面积约为600平方米。首层地坪高出室外约60厘米,地上两层,地下一层。住宅内部除设有客厅、厨房、餐厅、卧室、卫生间等主要房间外,还设有辅助用房、小储藏室多处。首层入口常结合单层坡顶的拱形门廊处理,形象生动。
目前本院的建筑虽有局部改建修缮,但原有院落与建筑风格仍保存原状,现仍为协和医院宿舍,门口有传达室一位女士把守,外人不得擅入,我恳求说,到里面拍张照片。她点头默许。
协和医院住宅群(南区)位于北极阁三条26号,院门朝北。门口一座三个并排拱形门洞的大门,门口的三轮车水果摊儿,让人立马感觉到了土洋结合的生活气息,传达室里是一位北京大爷,态度很和蔼,语气很坚决,非本院人员不准入内。
趁他不在岗时,我步入院中匆匆转了一圈,一座座风格特别的别墅楼围成一个圆圈式的四合院,中间是个小广场花坛,与北区大同小异,风格一致。同样也是由多栋美国乡村独立别墅形式的住宅构成,灰砖清水墙,大门处用突出的三角门罩装饰,是完整地保留了西洋风格的别墅群。 20几年前,风靡全国的电视剧《渴望》曾在这里取景拍摄。
除南北两个住宅群,还有一处所在也与协和医院有关。那就是协和医院院长楼,位于南北两区中间的新开路胡同73号,外交部街南面,中间隔着西总布胡同。
这座建于1920年的带花园的二层小洋楼,是协和医院第一任中方院长刘瑞恒的住宅。解放后,张治中先生在这里生活了20年,直至去世。现在这里是一家私人会所,很想一观,未能如愿。
协和医学院旧址与协和医院住宅群,或在原有王府的基础上改造,或扎根隐身于北京民居胡同,都是中西合璧建筑风格的结合,也是中西文化的一种融合形态。帝都平民胡同烟火气,美国乡村别墅自然风。从100年前的它们身上,从100年来的协和人身上,我们看到也深深知道:烟火和自然是可以协和的。
(2019.3.17曲堂燕游记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