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是喜欢回忆往事,尤其是美好的事情,那就像在回味一块刚咀嚼过的小糖饼,丝丝甜味飘在心头,就像小时候的我喜欢走亲戚一样。 那时候一逢暑假寒假我们这些小孩子就像出笼的小鸟一样,恨不得立刻马上飞到舅舅家、姑姑家去。 为啥那样迫切呢?具体原因如下: 第一,有好吃的。说句实在话那时候农村的物质条件相当匮乏,水果干果几乎没有,家里也没有什么钱,即便是大白兔奶糖I分钱一颗大人也舍不得买,放学回来,肚子咕咕直叫,就啃一个红薯,伙食太单一。红薯一直是家中的主要粮食,而且顿顿必有:早餐是红薯面汤,中午是杂粮面条放红薯块,那晚上呢,跟早晨一样,涛声依旧。 好家伙!天天吃早就吃腻了,有时母亲也会改善一下伙食来个蒸红薯或是烧红薯炒个红薯叶子红薯块,上街要是买个土豆或豆腐那必是来客人了,才能吃上肉或是花生之类的零食。 而走亲戚就不一样了,作为一个小客人自然受到很好的招待,尽管不是什么大鱼大肉可也是顿顿会炒个小菜,尤其是生活在城郊附近的姑姑家更是早晨有鸡蛋可吃,隔三差五的还可吃上一顿饺子。 更好的是大表哥种了几亩西瓜,我和几个表弟最喜欢去看瓜,每当看着那些绿色的溜圆的家伙心里便升起强烈的渴望:红红的瓤子泛着白霜,咬上一口便会甜到心里的汁水。当然我们也没有失望,那西瓜真是没少吃,肚皮撑圆了为止。那一年表哥种瓜没有挣到什么钱,我怀疑会不会跟我们几个吃货有直接关系? 第二种就是有好玩的。 那个时候可供娱乐的玩具真的不多,几乎全部是自己制造和模仿。像玩泥巴,泡鸭娃儿,羊抵仗以及纸叠的飞机做的盒子枪;女孩用瓦块磨的小方块上下在手里翻飞,用布缝的沙包还有跳绳等,几乎都数得过来,也玩腻了。 而在亲戚家,表哥带着我们去放羊抓蝗虫,用洗衣粉的袋子做的小兜去抓带翅膀的知了,一个中午就可抓几十只,吵吵闹闹的在袋子里不甘心的横冲直撞,到了晚上燃起一堆篝火,大家用脚使劲踹树,知了鸣叫着扑着翅飞入火堆旁,大家嘻笑着尖叫着你抓一只他捉一双。 表哥尤其善抓鱼,用塑料布蒙了脸盆中间掏一洞,放上麸皮然后把它放在柳荫下的浅水中。不一会就来了成群的“白条”,有的就试探着,钻了进去,等到有一二十条入盆我们便下水端将上来,水中的鱼儿一哄而散,盆中的则是惊慌失措的飞速游走,撞得瓷盆咣咣直响水花四溅,我们笑着跳着叫着一条条拿出来,晚上又有鱼吃喽。 第三种喜欢走亲戚的原因,有点不好意思说了,那就是偷懒。 小时候土地较多,人均四亩地,家里还养有大牲畜牛是必不可少的,羊也是家家养,除此之外还有鸡鸭鹅。 对于机械化没有普及的农村,全靠人力耕种收割。像小麦全是靠镰刀一棵棵割的,劳动强度非常大,早晨四五点就上地了,晚上干到十来点钟。大人忙,我们也要出一份力,干不了一整块还割不完几行小麦吗? 天气燥热还常时间弯腰,大人尚且感到劳累何况一个未成年的孩子?那时母亲挺会安排活的,割完这几行到地那头就回家,先给牛割一筐草再给大人做饭,两个弟弟牵着几只羊到沟坡上放。 可以这么说吧,农村的小孩在暑假中天天都有事情做,白天干活晚上做作业,辛苦是自然的,地多家畜多的人家孩子一天的工作量真是不小,而走亲戚就是一个很好偷懒的理由,可以舒舒服服的去玩上几天而且还有好吃的好玩的。 第四,家长也愿意孩子走亲戚 小时候的天雨水稠,常常下得沟满河平。而调皮的我们总,趁大人上地或着中午午睡的间隙中溜出去,在水中打水仗或是抓鱼直洗到手脚泡得发白,大人怒斥着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大人们的怒骂并非没有道理,前不久邻村的孩子就溺亡在水里,而这些小调皮还是不肯吸收教训,依然固我是我行我素。没法子只能送到东乡姑姑家,那里地势高没有大的坑塘。让他们到那里当旱鸭子,这样安全些。 虽然家里的活多了起来,但大人紧紧手总能忙得完,也让孩子们放松放松。姑姑舅舅这些至亲也非常想这些孩子,农村活忙的时候亲戚的总是相互帮忙,在劳动中结下深厚的情谊,大人关系相处得很融洽,对孩子们也很亲切,没有什么陌生感。 这就是以前孩子们愿意走亲戚的原因。 但现在却不愿意走了,去了也不愿意住那是因为啥呢?我分析了一下由以下方面: 一是外岀务工的原因。 随着大批农民工外岀打工,家里只剩下老人和小孩以及那些实在走不开的年轻人,小孩子跟着爷奶长大,他们最亲近的姑、舅、姨因为生活压力长年在外务工,一年回来一趟甚至两三年才回来一次匆匆来匆匆去,孩子们对他们很陌生不愿意亲近他们。 那一天邻居小孩家来了亲 戚——他舅舅。小孩竟然躲到母亲身后。 :“傻孩子,连舅舅也不认识了!” :“舅舅?舅舅是谁呀?” :“舅舅就是妈妈的弟弟,小时候还抱过你的人” :“不记得,我只认得大爷家的哥哥” 场面相当尴尬。 可不是吗?他们一家子在外打工三年没回来了,小龙一直跟着当流动儿童,这个舅舅也只是一岁多时抱过他。 距离虽然创造了美,也造就了陌生。 即便是很亲的关系,也成了天隔一方的陌生人。孩子们当然不愿意去了。 第二就是物质条件好了,走亲串友带不来新鲜感,吸引力下降。 现在农村家庭条件日益变好,吃的细米白面,吃的也不缺肉蛋奶,玩的东西也多了,城里或镇上的玩具店那是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手里有钱了,也舍得给孩子们买玩具枪了飞机等等,还有自从手机或是小平板有了游戏,那对孩子的吸引力贼大,常常一玩就是半天,聚精会神乐此不疲。 亲戚家有啥呢?还不是和这一样!没啥新鲜的。 第三就是工作节奏快,生活压力大,走亲串友更像走过场。 老李家在县城开了一个小餐馆,五一是外甥结婚的日子,自然要去。可是下午三点多钟就要去拿熟食以及采购一些调料,因为明天有客人已经订了两桌菜,必须把材料弄出来才不会事临头慌慌张张。 所以那天他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随个份子匆匆吃点饭菜就着急带着孩子往回赶。 而结婚和买房对农村人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压力,大家都在忙忙碌碌的挣钱,有的常年奔波在外,孩子们对亲戚的这份感情已经淡漠了,面对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会不自在,远没有在家里舒适。 还有农村机械化程度很高,农活也不像以前那样繁烦和忙碌变得非常简单,家里也没有什么牲畜不用再忙着割草放羊了,也没必要去亲戚家偷这个懒了。 现在你家的小孩还喜欢走亲戚并住上几天吗?欢迎在下方评论。。
你的孩子还喜欢走亲戚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