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欺负的时候,父母可以做的五个方面:
1,分清楚什么时候需要干预,什么时候不需要干预;
2,信任孩子有处理自己问题的能力;
3,孩子求助时,倾听孩子,支持孩子解决问题,而不是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4,用游戏帮助孩子建立界限;
5,父母要自我成长。
对于内在力量不够的孩子,你越教他,他越害怕。你越教他,他越自卑。
当孩子被欺负的时候,父母对孩子最大的帮助,不是教他打回去,也不是帮他打回去,而是培养孩子内在的力量,让孩子自我负责。
我们不欺负别人,但是也不能让别人欺负了。
孩子被打什么时候需要干预:
①有安全问题(或两个人力量差距悬殊)
②恶意的欺负,而孩子又没有能力反抗(被围攻,或者被人身攻击)
③孩子主动求助
除了以上三种情况,我们尽量不干预。
每一个孩子被打的时候,本能的反应是不一样的。有些孩子会立马打回去,有些孩子没反应,有些孩子会很害怕退缩。不管是哪一种,你要相信,他的本能反应都是在保护他的,所有的这些反应都没有好坏对错之分。
很多父母不喜欢孩子退缩或者没反应,但是害怕退缩是一种自我保护,你难道希望你的孩子遇到任何情况都跟人对着干吗?没反应有可能是还没反应过来,也有可能正在想办法,并不是每一次都是打回去才是最好的选择。
而且孩子也不是不会改变,他经历过几次以后,慢慢会发展除一套他自己的生存方法。而你贸然干涉,反而让他没有了自己的力量。
不要觉得孩子小,就什么事都需要帮助,孩子不会觉得自己小,他觉得自己可以,我们要保护的就是孩子的这种我可以的,我能处理自己问题的自信。
对于那些被欺负很害怕不敢不反抗的孩子,你可以和他一起做游戏,也像他的小伙伴一样和他冲突。。
这样他有胆量反抗,或者让他做打人的那方,你做被打的,总之让他多体验这个过程来增加自我掌控感找回内在力量。
很多时候,孩子被打为什么不敢反抗,是因为他心理上害怕,也因为他添加了很多想象,以为别人要把他怎么着了。游戏的过程,他的害怕和想象都会减少,力量自然就起来了。
很多时候我们认为的欺负,可能只是孩子之间的正常玩耍。但是因为我们很害怕自己的孩子被欺负,所以,孩子一被欺负,我们就很关注孩子。
尤其是那些经常被忽略的孩子如果他发现这样能够被妈妈关注,慢慢的,他真的会变成一个被欺负的孩子。而且,他不是在某一个地方被欺负,他是走到哪里都容易被人欺负,身上就好像贴了一个“我很好欺负”的标签一样。
孩子这样,父母是要负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责任的。父母要看一下,你是不是也曾经被欺负?或者是你很恐惧,很担心孩子被欺负?
父母如果建议孩子这么说,“你不要打我,你再打我我就打你”,这样说会出现什么情况:
1、下次怎么样还是怎么样,有可能连手都不会还了。
2、慢慢的也会还手了,但又可能又出现新的情况,欺负别人了。
3、越教越自卑,自责,羞愧,会学会说谎,不愿和父母说实话,只成为窝里横。
孩子被欺负怎么办?孩子被欺负的时候,父母会很心疼,经常会有父母教孩子:下次如果他打你,你就告诉他“请不要打我,如果你再打我,我就要打你了”!
父母这样教过孩子之后,孩子通常都有什么样的反应?会不会你教了他,他就如你所愿,不再受欺负呢?
当然不会,通常情况下,孩子被欺负,父母这样教育孩子,孩子的反应一般不外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下次该怎样还怎样。
上次被打的时候,只知道哭,这次被打还是只知道哭;上次东西被抢,不敢吭气,这次还是不敢吭气。父母气得半死,怎么就教不会呢?甚至有可能更害怕了。
以前偶尔还能还下手,现在连一下手都不会还了,被打只会哭:他打我,呜呜呜呜……
▌第二种是,孩子学会了保护自己。
他确实听话了,慢慢也会还手了,这个是最好的结果。不过几率很小,更有可能出现的是,过了不久,妈妈焦虑的事情很可能变成了“孩子打人怎么办”。
▌第三种导致孩子很烦恼。
稍微大点的孩子,你越教他他越烦:妈妈你不要说了。或者,还有可能增加一个新的问题——撒谎。
你问他:刚才谁谁谁打你,你怎么不还手?他说:他没有打我,我们在一起闹着玩呢。他以后被欺负了,再也不愿意告诉你,而且还会替那些欺负他的人遮掩。真让父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教孩子保护自己能教得刚刚好的,很少。大部分都是要么偏左要么偏右,尤其对于内在力量不够的孩子,你越教他,他越害怕。而且,你越教他,他越自卑。
因为妈妈明明教过他,你要打回去,但是他不敢打回去的时候,自我价值感会很低,他会自责,会觉得自己没用。当他觉得自己没用的时候,他面对妈妈是什么感觉?羞愧。而且还会有一个新的恐惧,害怕妈妈责备,怕妈妈说他没用。所以当你问他,为什么不打回去时,他会恼羞成怒,“别说了,烦死了,我都说了他没有打我!”这样的孩子在很多妈妈看来只会窝里横,出去就没出息。可是你有没有看到,他内在经历了怎样的挣扎?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他的力量出不来?这都是我们自己教出来的啊。
他除了要克服心中自己的障碍,还要克服妈妈给他的挑战。
当孩子被欺负时候,父母对孩子最大的帮助,不是教他打回去,也不是帮他打回去,而是培养孩子内在的力量让孩子自我负责。
我们不欺负别人,但是也不能让别人欺负了。我们可以这样做:
第一,父母需要分清楚,哪些情况该干预,哪些情况不该干预。
孩子之间的冲突绝大部分情况,成人是不应该干预的,只有以下几种情况,是成人需要插手的。
1、有安全问题。比如拿棍子、凳子之类的工具打架了,或者两个人的力量相差非常大,有其他安全问题的时候。这个时候成人需要干预。
2、明显带有恶意的欺负。而被欺负的孩子又完全没有能力反抗的时候。比如一群孩子在打一个孩子,这个比较容易出现在男孩子身上。女孩子们比较容易出现的是言语挤兑。比如大家都说另一个女孩长得丑,我们不要和她玩,类似这样的人身攻击,我们是需要出面干预的。
3、孩子主动求助的时候。
除了这三种情况,其他我们尽量不要插手。
第二,信任孩子本能的反应,让孩子自己处理自己的问题。
每一个孩子被打的时候,本能的反应是不一样的。有些孩子会立马打回去,有些孩子没反应,有些孩子会很害怕退缩。
但是不管是哪一种,你要相信,他的本能反应都是在保护他的,所有的这些反应都没有好坏对错之分。
很多父母不喜欢孩子退缩或者没反应,但是害怕退缩是一种自我保护,你难道希望你的孩子遇到任何情况都跟人对着干吗?没反应的有可能是还没反应过来,也有可能正在想办法,并不是每一次都是打回去才是最好的选择。
而且孩子也不是不会改变,他经历过几次以后,慢慢会发展出一套他自己的生存方法。而你去贸然干涉呢,反而让他没有了自己的力量。
我们孩子两岁多有一次去公园玩,他荡秋千的时候,来了一个七八岁的女孩,那个女孩说:这个秋千是我先荡的,你给我下来!
豆豆颤抖着说:请你排队!
那个女孩很生气抓住秋千:你下来,你不下来我把你拖下来!
豆豆紧紧地抓住秋千,带着哭腔喊:请你排队!
那个女孩使劲拽豆豆,想要把豆豆拽下来,豆豆憋得满脸通红,紧紧抓住秋千喊:请你排队!请你排队!
当时我在一棵树后面,我们孩子根本没有向我求助。可是一个妈妈的反应,你们懂得,我忍不住就走了过去。
结果孩子在看见我的一瞬间,忽然刘失去了全部的力量,双手松开了,头朝下栽倒在地上。
如果我不出现,会怎样?他肯定会被拖下来,但是至少不会头朝下吧,而且他会有一个完整的反抗的过程。
事后他想起来也会觉得很骄傲,自己有能力和八岁的大姐姐打架。
而我的出现,打断了孩子这个反抗的过程,孩子会觉得自己很可怜。我们经常会觉得孩子小,被欺负很可怜,他需要我们的帮助。
可是,孩子不是这样的,他们不管几岁,都会觉得自己很大了,都有一种蜜汁自信,什么都是:我来,我来,我可以的!
我们要保护的就是他们这种我可以的,我能处理自己问题的自信。
第三,如果孩子向我们寻求帮助,我们要倾听陪伴孩子,支持他自己解决问题,不要去帮他解决问题。
举个例子,孩子哭着说:“妈妈,谁谁谁打我了!”
这个时候,谁在问题区,孩子,对不对?所以不要用十二块绊脚石,要去倾听孩子。
“妈妈,谁谁谁打我了!”"
"打你了,打哪了,疼不疼啊?”
“这里,这里!”
“哦,这里啊,妈妈给你摸摸。”
可能摸完,就算完了,孩子只是为了得到你的关注而已,就像有时候孩子手被划破了,好多天逮着人就说“你看我手受伤了”一样。
也有可能摸完还不行:“妈妈,你帮我打回去!”
这时候就要倾听:“你气得都想让妈妈帮你打回去啊!”
“嗯,你快帮我打回去!快去!”
这下怎么办呢?你能帮他打回去吗?肯定不能,那就直接告诉他:“你很着急想让妈妈打回去啊,可是这对妈妈来说有困难呢。”
“为什么啊?你帮我打回去啊,打啊!”
这时候的倾听就不要再在打回去这件事情上转圈圈了,改成倾听情绪,孩子的情绪是什么?愤怒对不对?
“你真的气坏了啊!”
“是啊,刚才明明是我先去滑滑梯的……”
这样孩子就会一步一步把情绪宣泄出来。情绪出来以后,他不生气了,还会要你打回去吗?肯定不会了啊。
第四,善用游戏帮助孩子建立界限。
比如,对于那些被欺负很害怕不敢反抗的孩子,你可以和他一起做游戏,也像他的小伙伴一样和他冲突。
因为孩子和你比较熟,他就会比较有胆量反抗,或者是让他做打人的那方,你做被打的,总之就是让他多体验这个过程。
很多时候,孩子被打为什么不敢反抗,是因为他心理上害怕,也因为他添加了很多想象,以为别人要把他怎么着了。游戏的过程,他的害怕和想象都会减少,力量自然就起来了。
第五,父母要自我成长。
很多时候我们认为的欺负,可能只是孩子之间正常的玩耍,但是因为我们很害怕自己的孩子被欺负,所以,孩子一被欺负,我们就很关注孩子。
尤其是那些经常被忽略的孩子如果发现这样能够被妈妈关注,慢慢的,他真的会变成一个被欺负的孩子。而且,他不是在某一个地方被欺负,他是走到哪里都容易被人欺负,身上就好像贴了一个“我很好欺负”的标签一样。
孩子这样,父母是要负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责任的。父母要看一下,你是不是也曾经被欺负?或者是你很恐惧,很担心孩子被欺负?
他妈妈整天焦虑的就是孩子被打。
后来妈妈自己做了一些工作,疗愈了自己童年被欺负的创伤,我也在平时给这个孩子关注和陪伴,而不是被打的时候才关注他。大概过了一个多月,这个孩子就没有再这样了。
作业:
当孩子有需求的时候,你一般是怎么处理的?是代替孩子完成,还是让孩子独自面对?还是其他?
孩子有需求时,有时会代替孩子做,比如儿子要打开一个袋子,没弄开,他还想弄,我却为了省事,自己弄开了。本来孩子想来证明自己可以的,可是我却把这样机会剥夺了。下次一定不能这么做了。在孩子的人际交往上,一般都是让孩子自己去面对。不过现在我知道了,当他需要帮助时我需要坚定的给予协助。
以前儿子被打的时候,我都是告诉儿子,你要好好保护自己,妈妈不能帮你,你要自己解决。这样儿子虽然遇到问题不会太过依赖我,不过也仍有被打的时候。有一次在园,儿子哭着告诉我被哥哥的球打了。我没有去倾听他的情绪,抱了他一会。后来就带他回家了。回家的路上我还告诉他,“当别人打你的时候,你可以大声地告诉别人不可以打我。”儿子说知道了,却感觉说话没有底气。现在看来,当他的内在力量不足的时候那些建议对他来说根本帮不上什么忙的,更多的是降低他的自我价值感。当他被打了,受委屈了,我应该马上去倾听他的情绪,等他情绪平复下来可以再来想想下次遇到这种事该怎么办,我应该相信孩子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现在更重要的是我要认识到,只有孩子的内在力量具足的时候,他才能灵活处理各种问题。
退缩也不是什么丢脸的事,也是孩子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遇到问题时先不要急于插手,相信孩子,他会有一套自己的解决方法。
面对孩子的情绪,不评判,不急于解决问题,只是陪伴和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