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辨、笃行

    求学问的第四个步骤是要明辨,其实慎思当中含有去辨别、去判断。什么要辨别?什么要明辨?我们学习圣贤教诲,最重要的就是让自己成为一个善人,成为一个能够利益他人的人。什么是善?我们要学会辨别,不然可能会善恶不分,如果我们善恶不分,很多境界一来,很可能就误入歧途,所谓明辨就是培养善恶分明的判断能力。

      善有标准,《弟子规》是非常好的标准。还有另外一个判断也很根本,就是从做一件事情的存心能判断一个人是真善还是假善,比如打人在通常意义上来说是不好的,但是如果一巴掌能打醒一个执迷不悟的人,那么这里的打人就是善,所以看事情要看存心、看根本,要明辨。

      人生当中会遇到很多需要明辨的问题,现代人对于美丑会不会明辨?有一句话叫美就是心中有爱,这就是抓到了美的根本,比如我们去看一些女孩子,第一眼看她普普通通,然后第二次看、第三次看越看越漂亮,就是因为这样的女孩心地善良,跟她相处、交往有莫名的舒适感;还有一些女孩儿,第一眼看上去很漂亮,但是第二次看、第三次看却越来越丑,就是因为她尖酸刻薄,与人相处、交往有莫名的压力。现在的男人能不能明辨美丑?现在的男人娶老婆的标准就是看漂不漂亮,只重外在不重内在,最终可能就会苦了自己。

        我们能够明辨善恶,明辨人生的方向以后,接下来就是要去实践,就要去力行,把学到的一一落实在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中国学问最强调的四个字,“主敬存诚”的功夫,主敬存诚表现在一个人所有的言语行为中,具体从三个方面来提升,修身、处事、是接物。

      “言忠信,行笃静、惩忿窒欲、迁善改过”就是修身。

      修生的第一个功夫是“言忠信”。在人与人交往中,使用最多的就是言语,言为心声,所以古圣先贤对于言语的要求很多,如“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众”“凡出言、信为先”“话说多、不如少”“古者言之不出、耻恭之不逮”“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等,这些都是提醒我们不能轻易开口,不能轻易给人家许诺,而现在的人很轻诺,最后往往让自己很难堪。

    修身的第二个功夫是“行敬笃”,行为一定要笃实、要恭敬,所有的行为存心一定是实实在在、恭恭敬敬的态度。我们的行为在对人当中如何恭敬?在对事、对物当中如何恭敬?《弟子规》当中都教的很详细,要从”孝、悌”开始,即“首孝悌”,《论语》当中也说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所以“行敬笃”首先要对父母恭敬,一个孩子能对父母有恭敬心,他在工作和生活中就容易体察到别人的需要,就能逐渐学会照顾别人。

    至于修身中需要做的“惩忿窒欲、迁善改过”我们再在后面陆续讲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昨天get到《中庸》里的几句名言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三句话是《中庸》开篇前三句,是全书的纲...
    吴佟阅读 672评论 0 2
  • 改变命运的秘诀 《了凡四训》又名《命自我立》,是中国明朝袁了凡先生,结合了自己亲身的经历和毕生学问与修养,为了教育...
    仁木阅读 7,957评论 1 35
  • “大器不必晚成,趁着年轻,努力让自己的才能创造最大的价值。”2017年11月13日,城规15-1团支部在博文楼开展...
    DanielCC_plus阅读 2,608评论 0 0
  • 在2016年最后一天,对过去的一年做番回顾总结,迎接崭新的2017! 一、愿景的澄清,期待的实现 从心智开启以来,...
    严哥阅读 879评论 0 5
  • 我还看得见点东西,希望明天天气好点
    蓝草草阅读 384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