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少梅(1909——1954),名云彰,又名云鹑,号升湖,字少梅,以字行。擅长山水、人物、走兽,工写兼长,传统功力深厚。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天津分会主席、天津美术学校校长。
陈少梅少年早成,其艺术得益于良好的家庭熏陶。父亲陈嘉言是清末翰林院编撰,能书善画,是其绘画的启蒙者。由于他聪颖好学,父亲陈嘉言甚为喜爱并为其取名“少梅”。也许是机缘巧台或者是命中注定陈少梅如同梅花一般虽然可以在寒冷的冬天绽放但同样韶华易逝像梅花的枝干一样容易折断。
1923年,15岁的陈少梅加入中国画学研究会,成为北平画坛盟主金城最小但最为得意的弟子,这是他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那时,金城就发现了他的天才,曾言:“少梅超诣绝群,必以过我。”陈少梅加入“中国画学研究会”没多久,就开始在北京画坛崭露头角。
陈少梅的绘画主要是对传统的继承,在当时中国画界一片“革新之风”和“全盘西化”的背景之下,陈少梅依然能够另辟蹊径,虔诚地学习古人留下的优秀传统。他在山水画方面“以北宗为体,以南宗为用”,开拓了中国山水画。
他的国画山水作品,以其严谨的构图、精湛的笔墨和深刻的意境,成为了中国画坛上的一朵奇葩。在欣赏他的作品时,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山水之美的魅力,更能领略到其作品中蕴含的深刻内涵和人文精神。
他在山水画的构图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他的作品往往以山为主,辅以水、树、石等元素,构成了一幅幅优美而完整的画面。在构图中,他注重虚实相生、主次分明,使得整个画面既有变化又和谐统一。同时,他在构图时还特别注重空间的营造,通过前后透视、远近虚实等手法,使得画面具有了深远的空间感,让人感到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笔墨技巧方面,陈少梅先生同样卓越。他的笔法灵活多变,轻重缓急、顿挫提按皆有法度。他用笔犹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毫无矫揉造作之感。在墨色的运用上,他更是得心应手,浓淡干湿、层次分明,将山水的质感表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在描绘树木时,他笔下的树木枝叶栩栩如生,仿佛有生命般的灵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