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因为有今天的培训,这些年我都没有去好好思考过写作于我意味着什么?但这些年我几乎每天都在“写”——写套路化的公文、写夸张而冗长的申报、写面面俱到的宣传稿……看似丰富实则走心的文字却很少,更多的是一种工作的惯性使然,曾经对写作的那份热情也早已被工作和生活的尘嚣与琐碎压到了“箱底儿”。也许是我一直给自己贴了个“兼容性”差的标签,所以总觉得真正的写作于我,只能在心无旁骛的时候才能够发生,也许是孩子上大学的时候?也许是退休的时候?总归不是现在。
今天到会场一落座,主持人老师便让我们写下对这次培训的期待,没有太长时间的思考“有价值的输入与输出”便蹦到嘴边,落到笔尖。从当学生到做老师参加了无数的培训与讲座,结果无非有三:对讲座或培训的人与内容完全不感兴趣,没有产生任何输入与输出;第二种,从讲座和培训中以为获得了“干货”但听过便忘记了,生活照旧,这种算是有输入但没有输出;第三种获得干货、启发与思考并带来了生活上的行动与改变,这便是有价值的输入与输出,也是最理想的在学习中成长。这个道理放在写作这件事上我想也同样适用。
写作不是文字的堆砌,也不是把文字进行或简单或复杂的排列组合,而应该是一个从有价值的输入到有价值的输出的过程。“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是有价值的输入,诚如今天文质老师与春华校长用他们的亲身经历温暖的讲述,写作这件事你也可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有价值的输入,虽然书中未必有黄金屋,路上也未必都是风景,但一定能让你遇见更好的自己,拥有更多的选择。所以你的气质里会藏着你走过的路,爱过的人,读过的书。春华校长说:倾诉笔端是一种表达方式也可以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写一本自己的“生命之书”对个人而言是非常有价值的事情,所以写一本自己的“生命之书”就是最有价值的输出,因为这是对个人生命价值最好的自我认同。所以拿起笔,让写作在当下发生,照见自己的内心、见证生命的历程。因为文质老师说:文字是最可靠的记忆。
写作是没有门槛的事情,随时随地任何心情都可以开始;写作也是最有门槛的事情,不去经历,没有思考,不敲(写)下第一个字,便永远只能虚无的停留在想的层面。突然想起耐克的那句广告词,让它作为结束语很贴切:Just do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