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大纲
曾国藩:三十岁前是庸人(导图笔记)
1 环境决定早期的人生
1.1 出生环境
1.1.1 湖南省湘乡县
1.1.2 世事痴聋百不识,笑置诗书如埃尘
1.1.3 至今交通不便
1.1.4 信息闭塞
1.1.5 百年间无秀才
1.1.6 世界遗忘的角落
1.1.7 父亲考秀才十七次未中
1.1.8 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之家
1.2 读书历程
1.2.1 县试七次名落孙山
1.2.2 二十三岁中秀才
1.2.3 二十四岁中举人
1.2.4 二十八岁中进士
1.3 人生观价值观
1.3.1 出人头地,光宗耀祖
1.4 气质观念
1.4.1 与庸鄙的乡下读书人无本质不同
1.5 所事者
1.5.1 八股文
1.5.2 鄙儒-损友
1.5.3 耳闻:鼓吹变迹发家的地方戏
1.5.4 所想:不过是当官发财
1.5.5 锐意功名、急于科举
1.6 自言:余少时天分不甚低,厥后日与庸鄙者处,全无所闻,窍被茅塞久矣
2 而立之年
2.1 北京开始官宦生涯
2.2 缺点
2.2.1 心性浮躁坐不住
2.2.1.1 乐交往、喜热闹、四出征逐、东家串西家
2.2.1.2 酒食宴饮,穷侃雄谈,下棋听戏
2.2.1.3 自修课程表执行不好
2.2.1.4 读书时间少
2.2.1.5 读书心不静
2.2.2 为人傲慢修养不佳
2.2.2.1 父评:尔若不傲便全好
2.2.2.2 高已卑人
2.2.2.3 凡事见得自己是而他人不是
2.2.2.4 怠慢逼人
2.2.2.5 不精明太刻薄
2.2.2.6 自是、执己见
2.2.2.7 脾气火爆、暴烈冲动
2.2.3 言不由衷、语涉虚伪
2.2.3.1 社交场合常顺情说好话,习惯给人戴高帽子
2.2.3.2 自矜自夸,不懂装懂,显摆自己高深,夸夸其谈
2.2.3.3 友人评:伪,谓对人能作几副面孔也
2.2.4 好色(自述)
2.2.4.1 注视数次大无礼
2.2.4.2 目屡邪视
2.2.4.3 直不是人,耻心丧尽
2.2.4.4 明知体气羸弱,而不知节制,不孝莫此为大
2.2.4.5 午初,人欲横炽,不复能制,谓己真禽兽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