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无疑是近十年到目前为止最难的一年。企业裁员潮和倒闭潮。以前发现很好找工作,裸辞之后发现非常难找到合适的工作,真的是“我太难了”!我只是想好好生活(包括工作),为什么就这么难呢?
很多人会回答,大环境不好,地区环境不好,没有钱砸,没有爹拼,没有运气等等,潜意识里面传达的是“那我就这样了咯”的认命情绪。甚至类似于“懂了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一生”这样的语句内里也是这种负能量的认命。
不得不承认以上的因素真的是很关键的几个点之一,这就是与生俱来的差距。人与人之间有差距,地域与地域之间有鸿沟,然而要补上这部分差距,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所以才会有认命情绪的出现。
用逆向思维来思考这个问题的人,会把焦点放回到自己身上,重新溯源,寻找关键要素。也许是你对生活的定义不太一样。有的人的生活追求的是吃喝玩乐,有的人的生活追求的是自我价值的实现,有的人的生活追求的是自由,有的人的生活追求的是标签与金钱。这个时候要问下自己是不是在朝着你追求的方向在行动?也许是你的目标与行为不一致。
拿做运营而言,可能是运营目标跟运营的行动不能持续一致。
最为小公司小团队的小leader,招人真的都很难,因为你想要的看不上你,看上你的你不想要,于是在无奈中选择了折中的人,给了折中的薪水。
我们在招聘运营相关岗位点时候会发现一个最让人头疼的新生代现象,就是应聘者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自己要做运营。特别是新媒体运营,我感觉自己不知道要干什么,好像都可以吧,好像也都不可以,这个入门门槛低,碰碰运气应该总有人要我的吧。如果你招到的是这样的人,那结果至少一半不会很理想。
对于大部分有运营团队或准备组建运营团队的小公司,你要的是能补充团队能力缺口的人助力企业增长,结果却成为了对方入门试错的培训学校,得来一句“原来我不适合做运营啊!”甚至对方连门都没摸到。目标和行动相背,结果真的很难很好。所以岗位认知和期待就尤为重要。
那大家到底难不难?我们一起来看看贤哥给我们带来的运营人生存报告。
变化1:运营整体收入增加,8K~12K成为主流。
抛开资本的影响,这冷冰冰的数据这背后是整个互联网环境商业趋势的跃迁。以前是渠道驱动,我只要有好渠道,我甚至于没有自己的产品,也能盆满钵满,有渠道资源就行了。后面是产品驱动,当大家的渠道差不多的时候,就靠产品拼杀,从大企业出来后在渠道的基础上靠好的产品杀出一条血路,甚至可以在某个领域与巨头同台竞技。产品生孩子,运营养孩子。当连产品都无尽趋同的时候,垄断效应诞生,除了被大厂收购(团队和用户),只能靠运营拼杀出一条差异化的突围之战,才能活下去。重视运营,一定是未来互联网的趋势。收入的增长就是其中体现出来的一个点。
变化2:运营新人变少,进入存量竞争。
这句话最直观的体现是,想找个合适的运营种子都很难找到。以前可能觉得运营门槛很低的人,在经过入门试错后发现门槛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低后调换了船头。于是又影响了一部分人不选择做运营了,运营新人减少,剩下大部分是前期留存下来的运营在相互拼杀。
更奇怪的是,越来越多大的传统行业内部调整出人来做线上操盘,感觉人员留存率会高一点点,而且成事的可能行也大一点点。懂行业,有资源,不会运营就去学嘛,一年不行那就做两年,两年不行那就做五年,反正传统业务支撑着整体营收,根基牢固还亏的起。
慢慢我们会发现,不能站在商业的角度去思考运营的运营不是好运营。就像一般小企业,写文章的人很多,真正会写的人太少了,因为很多人都没有从公司经营的角度去看待自己所从事的这份工作,有的甚至上写了就行了么,完成完成任务,反正老板也就把公众号当成一个小型宣传窗口而已,别人企业要有,我的企业也要有。
变化3:运营加班变多,“996”是少数
虽然运营加班变多,变成常态,“996”还是少数,说明整体效能还是在上升的。从0到1,越来越对的企业开始建立起自己的运营系统,整体效能也会提升。
另一方面,持续的熬夜加班,导致个人成长的三大因素,学习力,耐受力,体力,都受到影响。加班严重的人,普遍记忆力衰退,于是学习力打折。因为认知水平跟不上现实需求,产生了焦虑,考验耐受力。当这种焦虑的负面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时,身体也会发生变化,身心俱疲。
变化4:运营人成长满意度,持续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