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瞬间即永恒是传统美学的一个重要思想之一。
我擅自揣摩着,这个思想的大概意思是:所有世间的美,都是一瞬间的事,而这一瞬间即造就了一种意念上的永恒美感。
得出这个揣摩的缘由,来自于一则绯闻。
高中时候,有首歌挺火,记得歌词里有句“为什么你背着我爱别人的”被那哥们唱得宛转悠扬,让那会我们那些有点法海不懂爱的少年,也听得很忧伤。
许志安那会郑秀文似乎在谈恋爱,绯闻漫天;实话说,郑秀文的长相与港台时期迄今为止,最为风华绝代的那一批明星:王祖贤、林青霞、张曼玉、朱茵等相距甚远。所以,郑秀文从来不是我们众多男生夜半无聊讨论的话题对象。
有一天,课间休息,前排的小姑娘拿了一张配着歌词的郑秀文照片在一个小本子上抄着歌词。
照片里,郑秀文淡淡的妆、眉角下的眼神散发着一种莫名的神采,长长的头发,被扎起来有一种干练又妩媚的气质,一下子把后排男生惊叹到:这谁啊,好漂亮,XX是你姐姐吗?
郑秀文啊,你不认识吗?
郑秀文?有这么漂亮吗?
听到男生惊叹,后排的男生一个个的跑过来看,都发出原来郑秀文也可以这么漂亮的惊叹。都说,摄影师抓拍的这一瞬间,真美。
时隔多年,再来看郑秀文,虽然却再也无当初那张照片的美感。
但从辨识度上讲,郑秀文还是比现在那些网红脸,要看起来接地气、容易认识多了。
2)
这几年,互联网词库出现了很多有意思的网络词汇,像知识付费、认知升级、智识等等。
很多人如灿烂的星辰,把这些词汇用得相当顺溜,其中以罗振宇为代表的一批知识网红尤为著名。
这里没有任何批判他们的意思。相反,我相当的认可他们把知识当做可以创造并贩卖的商品的意图。
为何?
若知识可以被购买者吸收并由此让被购买者的生活变得更好,那还真是一件大有益的善事。
至于,这些贩卖者因此获得更大的金钱、社会名望收益,也是他们应该得的。
只是,有多少人,因为这些优质的知识、知识词汇商贩输出的内容,真的在碎片化的学习、各种焦虑教育下,而让自己变得更好的?
我不知道别人,但就我身边的一些人来看,似乎在行为的结果上并未有改变什么,反而在各种夸夸其谈里,似乎牛逼哄哄的词汇总是一不留神就泄露出来。
当然,会聊天,我也觉得是一个非常厉害的技能。
但仅仅只是会聊天,而不会考虑聊天的结果目的性,那实在是跟魏晋时期的清谈无甚区别。无用得可以。
我差点也成了这样的人。
之前也以为我听过那么多大牛的演讲、了解过那么多知识,很多个一瞬间,我以为我太牛逼了,我啥都知道呀。
实际上,在做事的本身,知道与做到之间的差距,可不仅仅是一个跟头云的距离。
这,可能是我这一年来,最大的收获。
牛人之所以成为牛人,是在其在成为牛人之前,做到了很多事。就像罗胖每天的60秒坚持,就像彭小六的拆书坚持,就像科比清晨的练球...
当大家都在感知他们坚持的那一瞬间,相信都被感动着。
当然,你丫就不做那种普通大众都以为有益的事情的坚持,只是每天像朴树一样坚持10点睡而后一大早起来,然后一脸淡然的跟李响说,我觉得我现在挺好的,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
当你说这话的那个一瞬间氛围,其实也挺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