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文学史的学习中,鲁迅先生和胡适先生是我们绕不过去的两座丰碑,今天我就姑且以我浅薄的学识来聊一聊我心目中的鲁迅先生和胡适先生。
鲁迅先生一向以匕首投枪似的犀利文笔著名,胡适先生则是以谦谦君子风度广为人知。鲁迅是留日精英,胡适是欧美海龟,鲁迅尖锐冷峻,胡适温和润泽,姑且来打一个这样的比喻,鲁迅是当代杜甫,胡适为现世李白,一个沉郁顿挫,一个浪漫洒脱,一个称圣,一个为仙。
鲁迅先生的文字如暮鼓晨钟,给人以当头棒喝。
在《狂人日记》中,鲁迅一边揭露封建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对人的迫害,一边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展示“狂人”的内心世界――被人吃,也吃人,被迫害,也害人,受荼毒,也荼毒他人,让读者和自己希望陷入一种矛盾痛苦的思考,近乎形成一种“原罪”的意识,使狂人在身为先觉者、审判者的同时也成为了有罪者和被审判者,“我未必无意之中,不吃了我妹子的几片肉,现在也轮到我自己,……有了四千年吃人履历的我,当初虽然不知道,现在明白,难见真的人!”
胡适先生的文字则是和风细雨,润物无声。
他为倡导文学革命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的八项主张让人充满学习白话文的底气和勇气;他的现代诗《蝴蝶》(两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岛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浅显直白,通俗易懂简直让人对做白话诗跃跃欲试!还有他的“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让人脑海中勾勒出一幅淳淳善导的夫子在学生旁温和慈爱地鼓励着弟子的画面。
然而,又不止于此。
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特别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角树,短短的泥墙根一带让人只觉温馨自然亲切,如同置身童年乐园;胡适先生的“我渐渐明白,世间最可恶的事莫过于一张生气的脸;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一张生气的脸摆给别人看,这比打骂还难受”,那大概是他小时候在由年轻守寡的母亲一人苦苦支撑、忍耐的大家族中最深刻的体会,无端地给人一种过失般的沉重。
他们两个人都饱读诗书,满腹经纶。
鲁迅先生曾经以“独角兽”对“比目鱼”;胡适先生则是直接以自己的名字来对上联“孙悟空”;前者著有《中国小说史略》,后者有《中国哲学史大纲》流传;
他们都是孝子,深受母亲的影响。
鲁迅在世时除了恭敬的供养着母亲之外,还听从母亲的劝告,同时也承担了他并不承认的妻子朱安的生活;胡适先生为了让母亲安心放心,终生未停妻再娶妻,即便他与夫人江冬秀的琴瑟和鸣时光十分有限;
他们两个人都是伟大的先驱者。
鲁迅先生可以说是现代小说的开创者,胡适先生则是现代白话文的先锋,他们一个唤醒沉睡中的世人,一个启蒙愚昧的国人,最后两人殊途同归,致力于思想解放,试图让当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走上一条光明的道路。他们不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他们只是一个做判官,断积弊之疾,一个身为剑客,解沉疴之忧。
他们一起,构成了现代文学的大壁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