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育折蒲
王育①,字伯春,京兆人也。少孤贫,为②人佣③牧羊,每过小学,必歔欷[xū xī]④流涕⑤。时有暇⑥,即折蒲⑦学书,忘而失羊,为羊主所责,育将鬻[yù]⑧己以偿之。同郡许子章,敏达⑨之士也,闻而嘉[jiā]⑩之,代育偿羊,给其衣食,使与子同学。遂⑪博通⑫经史。
——《晋书》
字词注释
1、王育:东晋十六国时期的著名学者。
2、为:被
3、佣:雇佣
4、歔欷[xū xī]:悲泣、叹息。
5、流涕:流泪。
6、暇:空闲。
7、折蒲:截断水杨树枝条。
8、鬻(yù):卖。
9、敏达:敏捷而通达。
10、嘉:赞许。
11、遂:于是,就。
12、博通:广泛地通晓。
参考译文
王育,字伯春,京兆人。小时候是一个孤儿,很贫穷,被别人雇佣放羊,每次路过学校的时候,就叹息流泪。(王育)有空闲的时间,就截取水杨柳的枝条当笔来学写字,(有一次)忘记了自己还在放羊,把羊弄丢了,被雇主责罚,王育准备卖身以偿还损失。同郡的许子章,是见识广的人,听闻了这件事,夸奖了王育,代王育偿还了羊,供给他衣服和食物,让他同自己的儿子一起上学,于是(王育)渐渐能够广泛地学习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