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照16年就考下来了,之后偶尔上过几次路,但都是在“老司机”的陪同下。记得有次在市区转弯,由于忘记打转向灯且有些慌乱,差点被出租车追尾,从此对市区内的驾驶,心里有些怵,两年多都没再接触。
来北京后,大多数时候都是加班后打车回家,但从未留意过司机在市区内的驾驶技巧。直到几天前决定和女朋友周末自驾游,对自己的驾驶技术实在不放心,于是开始了紧急补习。
先是在知乎找了一些指导新手上路的经验,接着每天打车回家从后座坐到了副驾驶位置,一边和司机聊怎么能开好车,一边仔细观察司机遇到每种情况的反应,不明白的地方就问司机。两三天后,明显感觉以前不知道的技巧都知道了,并且还有了“实操”的经验,信心足了很多。
终于到了上路的日子,怀着有点忐忑的心情去提车。工作人员把车交给我就走了,我打着车,半天也找不到转向灯怎么打,琢磨了几分钟终于开走了。开始的前几分钟挺忐忑的,毕竟第一次一个人上路。
过了一会儿就好多了,一口气开到了住的地方。收拾好东西就开车去机场接女朋友去了,以前的两次高速开车经历和这几天的加急学习让我不那么手忙脚乱。接到人之后就继续来往目的地,来回至少有三百多公里,玩儿得很开心。体会到驾车乐趣的同时,对自己也更有信心了——可以独自驾驶了,以后方便多啦!
很多时候学的东西容易忘掉,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及时用。虽说多学东西没错,迟早会用到也无法反驳。但从时间效率上考虑,即将要用的东西,学习效率是最高的。至于多学没错,个人认为更多是指可以提升我们工作和生活效率和体验的技能,而非孤立的知识本身。
这也给我们一个很好启示:先学习那些我们很快要用到的东西。更高一个层次,就是要主动创造一个“用的环境”。
不仅仅是开车,学习语言、学习工作技能、提升个人表达等等,都是可以“复制认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