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4日星期二
蓝天白云
有点紧张,好长好长时间没有用英文和国外朋友聊天了。
尤其站在讲台上,面对这么多人的时候。
刚开始,还真不知道怎么开口,没有感觉。
嘴巴里面蹦出来的几个词汇,都是头一天晚上强记的,
噼里啪啦的,机械感太强。
随着沟通的继续,感觉似乎找着点了。
能脱口而出,不用去想头天晚上记着的词汇,
表达不出来,就用别的熟悉的词汇绕着来解释,
也能沟通。
从讲台上下来后,几个体会:
一个是专业词汇量太少,
一个是许久不用,生疏了,
还有一个,就是越在意,越紧张。
如果把对方当成相处多年的老朋友,不怕出丑了,就顺畅了。
我原来一直以为,语言这个东西就是个工具,能够交流即可。
所以也没有放太多的心思在上面。
就像在刚果布买鸡蛋,不会法语,
比划着,扮着母鸡下蛋的叫声,也买着了不是。
除非是在一些重要的交流上,才会细致的准备。
大学的时候,英语6级是获取毕业证和学位证的门槛,不过就不给。
哪怕就是这样,我也是吊儿郎当。
考了几次都不能通过。
一直拖到了毕业的最后一年,不通过不行了,
才冲刺着做了几份模拟题,背了会词汇,终于顺利考过。
工作以后,到了非洲,才发现自己语言天赋的不足。
当时做了最努力的事情,也让自己最感动的事情,就是学“实用性”英文了。
和客户交流,要讲英文PPT。
不会,咋弄?
先把要讲的每一页中文写下来,
然后翻译成英文,一遍遍的读,背诵。
在客户面前,一气呵成。
不给客户打断的机会。
“如果你有任何问题,可以随时打断我”,
这样的礼貌谦逊的用语,那都是在后来的事情。
但这招并不是太好用,背诵完了之后,客户要提问啊,
提的啥问题,听不懂,只能猜,
猜不明白,就画图,比划。
后来没办法,才想起来之前说过的方法,
看《老友记》,
反复的看,反复的默写,听写
终于才有些长进。
那些日子,真是感动了自己。
但也明白了一条,
人的潜能,都是被逼出来的。
现在?
回国这么长时间了,没有环境,没有场景可以经常使用,
现在又进入了新的领域,专业名词都用中文即可了。
再来说英文,白搭。
这不?突击了一个晚上的词汇量,还是紧张,
因为没底气啊。
人的底气,其实跟你有什么还是有关联的。
尤其作为我们这些普通人。
做事的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有多大的底气,就做多大级别的事情。
另外一种是,想做多大级别的事情,先让自己有那么大的底气。
其实就是那句话,
但行好事,不问前程
德行不配,必有殃灾。
高中的时候,特别喜欢踢足球,
谁不想进球呢?谁都往前锋位置跑。
我个子不高,跑的呢,也没有老三那头野驴快。
说起老三,为啥叫他野驴?
那时候还没有讲究队形的时候,
对方突破我方半场,被老三断球,
本来嘛,断球后,控会球,传几脚,组织进攻咯。
老三挺好,一看对方球员离他还挺远,
好嘛,机会来了。
如同野驴一般,从我方后场,开始带球冲刺,一路狂奔,杀入对方禁区。
不仅我们,似乎连对方的防守队员都呆了,
哪来的野驴?
像是刹那间出现的一样,那速度,那气势,没人敢去阻拦。
从此,老三就多了野驴一称号。
扯远了,扯回来。
我不仅个子不高,跑的不快,就是控球技术还算勉强。
就仅仅是这点底气了。
比较知趣,不能往前面踢前锋。
所以我就选择在中场控球,组织进攻。
算是找准了定位,经过几轮筛选后,终于留在了年级队的中场位置。
后来,到了大学,踢球的人更多了。
刚开始还借着高中留下来的基础,踢着中场位置。
但一看,奶奶的,大家都知道自己的定位,这么多人踢中场。
还有控球技术比我好的,
我就不能死乞白赖的说,我就是要踢中场啊。
本来呢,中后卫的量级要求坦克型的。
我也不够格。
但我想,坦克级别的跑不过我啊,控球也不如我啊,
于是让他们竞争去吧,
我选择边后卫,控球的边后卫。
竞争少。
最终,我也留在了年级队,成了主力边后卫,附带还能组织组织防守反攻呢。
所以我的底气就这么多,如果硬是要抢着前锋位置,抢着中场位置,
那白瞎,肯定不能留在年级队伍里面当主力首发了。
换成另外一方面来说,要想做前锋那个级别的事情,那就得有那个级别的底气才行。
个高,能头球强攻,
跑得快,能以速度防守,抢断,
控球好,会过人,
灵活性要好,要有力量,等抵抗的住对方的抢断。
对不对?
我曾经写过一句话,
一个人知道自己不能,比知道自己能,更能。
底气就是判断自己能不能的一个小窍门。
做事有没有信心?
紧不紧张?
当然我说的是,临事的时候,
不是喊着口号,有信心!然后让你去准备,去协调。
而是,有信心的话,现在就做,就去表演。
这是两码子事。
因为人生很多事情,是你来不及准备,就需要面对的。
话说回来,什么样的人,人要怎么做才有底气?
显而易见,
你的能力强,你做事就有底气,
你的资源广,能协调资源,做事也有底气。
就像马云爸爸,一部《攻守道》进入娱乐圈,把各个功夫巨星撕打了个遍,
这也是有底气的。
挺欣赏高晓松的一段对话,
鲁豫问他,什么叫不惑?
他说,四十不惑,刚开始读书的时候,都理解成,男人到了四十岁,就什么都明白,没有不明白了。其实等真正长到了四十岁,才发现,四十不惑的含义,就是那些不明白的就不明白,没有必要去弄明白了。
有点意思不?
往里面进一层思考一下,
为什么40岁之前,我们都要去搞明白。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因为我们有追求,有激情,
仿佛这个世界上所有的问题,都是阻挡着我们的。
要劈开它们。
40岁之后呢,不明白就不明白了吧,挡着我,那就绕着走吧。
淡定了,也就有底气了,
内心强大了,也就不紧张了。
可奇怪的是,为什么到现在,
我见着喜欢的姑娘,还是紧张呢?
原来还是缺少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