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2:45睡,5:30起床
对一个老师而言,默默无闻地教书育人才是正事,大红大紫绝对是一个贬义词。我从未大红大紫,也不渴望出人头地,最多只希望获得一点点自由。(王开东)
“大红大紫”于教育者而言,是不存在的。如果“红”了“紫”了,注定是你迎合了,你陷落了。
因为教育没有什么新异炫目,以日以年地耕耘培育,哪来的“奇迹”“殊功”?要我说,倒是“草盛豆苗稀”乃教育常态。
就像魏老师对教育真谛的领悟与实践(就是南明人吧),够实打实了吧。但远没有达到一呼百应、众星捧月的地步。
2019年,我又老了一岁,身体也大不如前,但我仍然坚持每天5点起床,日更一文,我已坚持了5年。我不知道教育如何定义,但在找到教育真正的名字之前,坚持就是它的名字,也是我们最需要教给学生的东西。(王开东老师)
辛勤如王老师,致敬!跟随!
大学新增9大专业:
氢能技术应用
高铁综合维修技术
集成电路技术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服务
跨境电子商务
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
葡萄酒营销与服务
冰雪设施运维与管理
陵园服务与管理
从2015年到现在,仅仅4年时间里,我们国家实际撤销的专业高达924个,新增专业将近8000个。
今天你无论分数考得有多高,专业学得有多深,如果不能到真实世界里去解决一个个具体而复杂的问题,不能将所学转化为应对一个个挑战的解决方案,那就会不适应。(沈祖芸)
目标,尤其是终极目标不能是考上大学(好大学),而应该是到了社会上有用武之地,能成为对社会有用、有大用的人。
明乎此,我们就应该调整一下孩子(学生)的培养目标。不应该只聚焦在考试拿分上,而应该重视对孩子适应未来社会所需要能力的培养。相较而言,后者更重要。一则因为错过了后者,在孩子参加社会后弥补起来尤其困难;一则即使没有考上好的大学,只要具备了充分的未来社会所需要的能力,生存(生存好)也不成问题的。
里斯是一名美国的高中毕业生,虽然已经被哈佛录取,但他选择先参与到“全球公民”的间隔年计划中。他在西非的塞内加尔一待就是七个月,给当地的一所小学当义工,帮助妇女识字,还为那里的高中生办了一个英语研习社。
间隔年计划 (gap year),意思是高中毕业后,已经被大学录取的学生可以申请延迟入学,让自己停顿半年或一年,通过游历世界、志愿服务、扶贫援助等方式,想清楚“我是谁”“我要到哪去”,完成一次人生目标的自我确认后再出发。
像里斯这样申请间隔年的学生,今年在哈佛大学有将近100人。这还不算什么,间隔年协会的创始人伊森·奈特告诉我:“美国现在每年都会有三四万的高中毕业生选择间隔年,今年的总体人数已经超过了5万人。”(沈祖芸)
没有方向是制约青年发展的罪魁祸首。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太重要了!
听“得到”之“华杉讲品牌营销”。文字与画画形象结合,传播力更强。因为人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文字,还有直观可感的形象,于是一下子记住了你的品牌。
融合课程长于浪漫,却往往失于精确等深刻的洞见。融合课程的精髓是选定一个主题,让孩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长。在这个过程中,知识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用知识背后的工具去探索发现。(干国祥)
“得到”在上线三年半的时间里,累计用户超过了3400万人次,一共有558位合作的老师(一起合作开发课程的老师有132位,还有385位讲述老师和41位“声音转述师”。)。累计开发了195门课程,组织了56场讲座,提供了2002本听书作品。在“得到”电子书库里,有两万多半精选电子书。协助“得到”的签约老师出版了31本书,通过“得到”推向市场的实体书有150本。最为重要的是,“得到”的线上内容超过了4155小时。(功莫大焉,善莫大焉)
一个有示范精神,有人格魅力的老师,能带动一批人的学习,包括一些懵懵懂懂的人启动学习。(脱不花)
“得到大脑”将为学习者制定阅读、学习地图,提供循序渐进的书目。
互联网学习如何建立反馈和优化机制?我们的基于真实的人际网络,处在传统的学习体系当中时,尽管天资有差异,成绩有区别,但是我们常常会得到来自不同对象的反馈,包括“考试”“测验”以及老师和同学的反馈。基于这个反馈,一个聪明的人是可以做出自我优化的。但是,这个个人终身学习的反馈和优化机制,在互联网上找非常难以实现,那么怎么办?(脱不花)
当你带着教别人的任务进行学习的时候,你的学习态度是最端正的,学习效率也是最高的。当你以教别人为目的的时候获得的反馈,进行自我优化的动力,也是最强的。
要推进终身学习的进展,群体互动可以教为学是不可或缺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一定要让那些过去以数据,以ID形式存在的人还原到线下,形成真实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们要互相寻找,互相认识,互相帮助,而且要互相授课。(脱不花)
二、继续读池宇峰《人的全景》(261-284)
“活化能”是一个化学概念,用来定义化学反应开始发生时所需要的能量。改变活化能,就是一个行动发生所有耗费的能量。做一件事情需要耗费的能量越高,改变活化能就越高,完成这件事就越困难。人所有的行动与改变都需要耗费能量,只有当可调用的能量大于改变活化能时,人才有可能做出行动,发生改变。
人需要不断从外部获得力量,才能跨越活化能,完全改变。如果这些能量不够,就可以加点催化剂来提升反应速率。比如,当你想要辞职时,下个月代缴的房租和待还的车贷,可能会成为阻碍你行动的活化能。但如果有外力能帮你解决掉那些阻碍,比如亲戚借给你一笔钱,使你不必担心生活开销,等你挣了钱之后再还回去,那么你可能就会轻松地去追寻你理想的新工作。这些外力就像催化剂,帮你消除了改变的部分阻碍,使原来不容易发生的改变变得容易发生。如果你是一个能从激励中获得能量的人,那就邀请家人、好友给自己鼓励;如果你是一个能从压力中获得能量的人,那就索性请一位诤友,鞭策或者批判自己。你需要做的,就是借助外力加速你的改变。
除了向外寻求帮助,还可以降低改变活化能。要实现这一点,我的建议是“困难预估减半”,具体来说就是将你对一件事情的困难程度的预估减少一半。这并不是自我欺骗,而是鉴于绝大多数人都会高估未来会碰到的困难,并且会低估自己的应变潜能,我们需要一些勇气。
除了改变活化能和改变虚弱期(改变之后的初始期,成绩会比改变前更低,显得非常虚弱),改变的第三个阻碍,就是惰性。
人总是倾向于维持原有状态,不愿意改变。相比能量高的,能量低的变化惰性更大。一个生理能量不足的人,每天完成基本的学习、工作任务就已疲惫不堪,无法超负荷完成新的任务,所以无力改变现有状态。一个意志力不够强的人,无法对自己下狠心,无法产生足够的动力,往往也会止步于改变之前。这些都是改变途中的“拦路虎”。
托尔斯泰说: “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观望者,一种是行动者。大多数人都想改变这个世界,但没有人想改变自己。”想要改变世界,先得改变自己。
我们之所以会喜欢熟悉的东西,是因为大脑在处理熟悉的事物时会处于一种低能耗的状态,而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有“能耗最低倾向”,我们往往就把大脑“偷懒”后产生的舒适感当作了喜欢。除了省力,熟悉的事物意味着能够运用经验进行预测,意味着安全感。
人的本性之一就是从新鲜的事物中获得快感和机遇,但前提是拥有充足的能量。能量和安全感不足时,人们往往有熟悉偏好;能量和安全感充足时,人们往往想探索新奇事物,渴望改变。
跳槽只是从一个公司跳到另一个公司,你获得的知识、接触的信息、做的事情也许并不会有本质的变化。而 “扳道”是一个人的思维、理念和见识得到扩展的转折点,会让一个人看到一个更加广阔的世界。
“扳道工”是好帮手,能让我们开阔视野,并拥有更多的选择。但可惜“扳道工”通常来自外部,可遇而不可求,那我们能不能拥有一个“自我扳道工”呢?如果可以在头脑中植入一个“扳道工”,敏锐地发现并把握住每一个能为自己思维“扳道”的外部机会,人就能摆脱一些旧思维的束缚,更新自己的轨道。“扳道工”好比是人生的岔路口,虽然人们无法主动给自己创造一个岔路口,但意识到人生需要“扳道”,我们就会更加留意各种新鲜事物,并经常问自己: “这会不会是一次新的机遇?”“这是否能给我打开一扇窗?”从而在遇到岔路口时抓住机会实现“扳道”。
自从我产生了“自我扳道工”的思维,我的最大改变就是更愿意参与各种活动,更愿意去旅游,尝试新东西,尝试做以前懒得做或者不喜欢做的事情。就这样,我认识了更多人,收获了更多思想,了解了更多文化习惯、更多奇思妙想。这时我对世界的理解和包容力都获得了极大的提升,并且有了更多精彩的创意。
通过一次次的被“扳道”,人的思维会被拓展,人生路径也会被拓宽。如果你现在开始变得想拥有一个“自我扳道工”,那么你的思维就已经被“扳道”了。
三、继续读邢军纪《让细节放大我们的感觉 文学创作学基础训练》(70-109)
常态叙事类型:
1.双线结构。或平行,或者一明一暗。
2.板块式。小标题,协调一致。
3.镶嵌式(故事中套故事)
4.层递式(层层推进,逐层深入)
5.框架式。在一个大框架下聚拢了许多小故事。比如《一千零一夜》。
6.环形。环形结构下的叙事是圆形的,开始和结局能够伸手触及。
7.交错式。意识流。
五种展开段落的方法:
1.举例
2.原因(理由)——结果(效果)
3.按事物的发展顺序
4.分类
5.类比——对比
四、继续读加拿大马尔科姆·格拉德戚尔《异类 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152-249全书完成)
西方人的沟通方式在语言学校被称为“以说话者为导向”——意思是说话者有责任将意思清晰明白地表达出来。(实话实说,直来直去。)
但是韩国文化中的沟通方式,和亚洲许多国家一样,是“以聆听者为导向”的。也就是说,意思是否搞清楚,取决于聆听者自己。(话里有话,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人类大脑存储数字的记忆周期是2秒钟,也就是说人们可以很容易记住2秒钟内读完的东西。
数字拼写法在结构上的差异,意味着亚洲儿童学习数数要比美国儿童快。4岁的中国儿童数数平均能数到40 ,而同一年龄的美国儿童只能数到15 ,而且大多数孩子要到5岁时才能数到40。换句话说,到5岁时,在数数这项数学基本技能方面,美国儿童已经落后亚洲儿童整整一年了。
世界上众多民族的民族性遗传和文化传承的合力,将对21世纪全世界的发展产生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农民们要想增加产出,只能依靠更熟练的耕种技术,更精确的耕种时间,以培育更优良的水稻品种。正如人类学家弗朗西斯卡布雷将稻田文明归为“技术导向型”农业:你只有更精心除草,更小心施肥,密切观察水位变化,有效控制黏土层,利用好稻田的每一寸土地,你才能获得丰收。千百年来种植水稻的农民是种植各类农作物的农民种最辛劳的一群。
中国人的一些说法体现了中国人的信条:“刻苦努力,未雨绸缪,自我襄助,与他人合作终究会得到报偿。”
努力工作的精神品质在亚洲人身上很常见。在西方的各大名校,亚洲学生总被认为是最后离开图书馆的人。努力工作是所有成功人士的共性,而稻田中产生的文明的精华是,通过努力工作,在巨大的不确定性和贫穷中寻找人生的真正价值。
有专家估计,从事水稻耕种的亚洲农民一年的工作时长约为3000小时。(18世纪欧洲农民年时长为1200小时,而居住在非洲卡拉哈里大沙漠上的博茨瓦纳境内的土著人为1000小时。)
事实上,富裕家庭孩子与贫穷家庭孩子的差距主要是在非在校时间内形成的。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什么?我们看到了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的确造成了孩子们之间的差别。
“异类”的成功,确切地说,在某种意义上是“上天的成全”。异类也是那些获得特殊机遇之人——是那些耐心等待,当机遇到来就当仁不让把握住机遇的人们。
超级律师、数学天才和软件企业家的成功,依靠的也是人类的一般经验,他们的成就绝非石破天惊也非神祕莫测。他们处在优势与文化传承的网络中央,有些是与生俱来的,有些则是后天养成;有些是自己争取的,有些则仅仅是因为运气——但所有这一切都是他们成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说到底,所谓“异类”从来就不是什么异类。
五、继续读《情节!情节! 通过人物、悬念与冲突赋予故事生命力》(123-170全书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