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
[译文]
先生告诉鲁国太师演奏乐的道理。说:乐是可以知晓的,开始演奏时,振奋热烈;展开以后,纯一和谐,清晰明亮,连绵不绝,乐便这样完成了。
语:音yu,第四声。告诉。
大师:乐官名,大同太。
始作,翕如也:古时演奏音乐,先奏金、鼓钟。翕,音xi,第一声,合义,翕如,钟声刚起,听演奏的人都翕然振奋,这是音乐的开始。这里的四如细解,多采用钱穆先生的解说。
从之,纯如也:从,也读纵,放开,展开的意思。钟声既起,八音齐奏,乐声自此放开。纯,和谐的意思。此时乐器声、人声,堂上堂下,互相和应,纯一不杂,所以说纯如也。
皦如也:音jiao,第三声,清晰明白的意思。这时人声、乐器声在一片纯和中,高下清浊,金革土匏,各种声音,清晰可辨,所以说皦如也。
绎如也:绎,连续、相生的意思。这时乐声前起后继,络绎而前,相生不绝,所以说绎如也。
以成:一整套的乐,就在这样的过程中完成了。
[愚悟]
本章谈乐。乐,在儒家礼乐文化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但可以陶冶情操,抒发感情,还可以用来治国育民,在《论语》中就有不少这样的例子,譬如子游在武城的礼乐教育,夫子评论郑国乐等,都将乐上升到了国家兴衰的层面,同样,从后来的史书中也可以找到不少这样的例子。靡靡之音,会乱国丧邦;钧天广乐,可治国安邦。
当时大概鲁乐也有所颓废,所以夫子告诉太师乐的道理,以正其道。而今,随着乐经失传,古乐不全,我们已经无法清楚地知道古乐的具体事宜,也无法体会到古乐的魅力。不能不说这是中华文明的一大遗憾。现在也只能从一些古籍中窥得大概,体会一下它的和谐盛美。
也有学者认为本章应该这样解说:乐开始为金奏,继之以升歌,歌者升堂唱诗,这时重点在人声,不掺杂乐器声,其声单纯,所以说纯如也。升歌之后,继之以笙入,奏笙时,有声音而无辞,而笙音清别,所以说皦如也。然后又有间歌,歌声和笙声此起彼伏,寻续不绝,所以说绎如也。有了以上四种演奏之后,然后合乐,众人齐唱,所谓洋洋乎盈耳也,如此,则乐成。今录之,以备参考。
[原文]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译文]
仪地的边防官请求先生接见。说:贤人君子到这里,我没有不相见的。先生的随行弟子请求先生接见了他。他出来后对先生的弟子说:诸位,你们何必担忧丧失官位呢?天下无道已经很久了,上天终将会使夫子得位设教,布道于众。
仪封人:仪,地名,卫国的一个邑(城镇);封人,官名,大概是守卫边防的官员。
请见、见之:见,同现,音xian。请见,是请求接见的意思;见之,是使先生接见他的意思。
二三子:指先生的弟子。
丧:失位离国。先生曾为鲁司寇,后离国去卫,又离卫去陈。这时正是失位离国时。
天将以夫子为木铎:木铎,金口木舌(相当于铜质木舌)的铃铛。古代公家发布政教时,先振木铎来警示众人。这一句直译可以解为,上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布道于众。但是根据上下文理解,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思,一说夫子不会长久的丧位,一定会得位而布道于众;一说世道黑暗,所以上天使夫子失位,周流四方,如木铎般警示于众,宣大道于天下。两者都通,这里暂采前说。
[愚悟]
从本章可以看出,仪封人是一位隐于下位的贤者,一位君子,所以有贤者到这里,都能得以接见。他在见过夫子后,评价夫子当为木铎,警世布道。而后来的中国历史也印证了仪封人的话,无难乎有人会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儒家学说能够一统中国学术,确实有其先进和高明之处,就算是现在同样值得我们去学习和研究。可以说仪封人是识人的,而且识人的水平很高。
本章记载了当时人(不是夫子的弟子)对夫子的评价,可以更进一步说明夫子之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