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有一件事情压在心头,为这事也咨询过几位正在做管理的同学,在此感谢两位老友耐心地给出了自己的意见,只是对于当下这个局我还是没有找到答案,因为去年结识的一家培训公司也给出过类似的答案,只是觉得实施起来有些乏力,或许是有点陷入战术的困境中,有时候跳出来回顾一下战略,目标没有变,但路径是不是有些局限了。
个人主义的组织力量是时代发展的主流
罗辑思维有一期节目《激战中途岛》,当然罗胖从来都不是简单的只是一个叙事描述,透过现象看本质是他的
擅长。这期节目主要讲到了一方面以日本军队为代表集体主义的战斗力,另一方面是以美国军队为代表的个人主义的战斗力。前者的主要特征是组织性非常的强,一切听从上级安排和前期的整个战略部署,战略是至上而下;后者主要围绕战略目标,经常没有具体战术,以个人自主为主,战略的发展是至下而上的。最终内容剖析是后者的组织力量战胜了前者的组织力量。这在我们平常看来好像是不符合逻辑的,我们不是经常说:团结就是力量。个人英雄主义是会吃大亏的,可这里的个人主义可不是个人英雄,美式的个人主义是为了保卫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财产而形成的宗教组织,比起日式的靠军国主义精神的培养而形成的宗教组织更具有战斗力和活力。当然这里并不是说个体主义就一定比集体主义好,对于传统的生产组织来说,无需过多创新自主,令行禁止的模式集体主义更好。只不过我们常说最好的组织模式是要最大地发挥每一个员工的潜能,按照人类发展的数据论来说就是加快了数据的运算,数据的运算加快了,组合多了,创新和效益就产生了。而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就能更有效地链接各个单体的运算,个人主义也必将成为主流。
好的组织模式更符合人性的需求
前面分析了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两种宗教组织模式,往根上说是两种凝聚的思想不同,一种为自己而战,一种是为飘渺的输送的价值观而战,从这一方面就可想而知两者的战斗力。当然在企业中这里就涉及到分配机制的问题了,这里也就不详谈了,只是大概谈谈方向,好的组织模式无非就是要最大化的激发组织的力量和集体的智慧。
人的潜力挖掘有两种工具,一种利用恐惧,一种是利用贪婪。这两种应该都不难理解,在恐惧的驱使下人的潜能是被迫挖掘,而贪婪的利诱更多的是主动出击。在企业的管理中竞争和奖励机制算是可以对号入座。竞争机制是组织机构老生常谈的一个话题了,很多企业都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了显著的成效,自然界适者生存,劣者淘汰的进化论同样也是如此;当然奖励机制也并不是什么新鲜话题,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恒大的金元足球模式也非常成功。可是我们会经常感觉陷入一个无欲无求的组织尴尬境地,够得着就够一下,够不着也就算了。是竞争力不够,还是诱惑力不够大,反正60、70后的老板深刻的烙印是我们这一代不够努力,没有他们那一代人敢拼敢打,时代虽已不同,但革命精神不能丢。我觉得这正是在互联网时代,需要去利用互联网思维要去探索的问题。
互联网思维是今时组织模式的向导,而有效的模式具体,对于每一个组织来说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就像罗胖分析的,谷歌有通过拉近员工之间信息交流的方式,罗辑思维CEO脱不花通过让员工为自己打工的方式。
不管是什么方式,互联网思维下寻求组织力量的逻辑应该就是激发个体思维的活跃性,创造更多的思维数据,再将这些数据能有效地组合起来,形成高效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