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要打耳眼!”
“明天再说,来得及。”
“心急如焚!”
女儿与妈妈的微信对话,一个急急如律令,一个却淡定从容,女儿的小心思,妈妈懂得更能理解,妈妈也曾年轻也曾有过类似的青春岁月所好,只是流行的调调和追求的东西不同,岁月的大刷子已抹平了内心的波澜和激情,遇事不慌,见怪不怪,留下的是淡淡的回忆,甚至内心深处对小女孩大惊小怪的喜爱好奇感到好笑。
新潮永远属于年轻人的,她们拥有一颗喜爱时尚、自我热衷的心,流行元素少不了她们的追捧,自然内心有时急不可耐的盼与愿。
当然,小棉袄的肯求不会不让娘心软,轻轻婉拒不成,痛快回复,去!坐公交出发!我们在大学相聚!
我戏侃,“我可以把缝衣针烧红,免费给你打个耳眼。”
“拉倒吧,这钱还是让专业人士赚吧。”女儿拒绝了我的“好言建议”,不相信我,其实我也不敢那样做。
过去年代女孩子的耳眼真是缝衣针扎的,但我没有亲眼看到。曾听母亲聊天讲过,也曾爱时尚的姥姥们或奶奶们,传统习俗使她们认为,女孩子戴耳环天经地仪,打耳眼于是成了过去年代女娃刚刚来到这个世上的重要生活仪式,姥姥奶奶们主动担负了“美容师”的角色,将缝衣针在煤油灯火蕊中烧红,趁孩子熟睡中,将嫩嫩的小耳垂上烙穿出小孔,也许孩子们的痛感还没有完全生成,或许睡梦中少了些感觉,轻轻的嘤嘤哭几声便没有了动静,算是对大人们的一种抗议。那时,没有酒精,没有银质耳饰,只有棉线穿在耳孔中,防止重新长合。据说,不少孩子的耳孔曾长时间发炎甚至流脓。
聊起此事,弟弟说,他小时亲眼见过这种“手术”。三姨姥是村里出了名的巧手婆婆,给许多女孩子打过耳眼,用沾了麻油的棉线穿在刚刚打通的耳孔中,据说可以防止感染,又能避免耳孔伤口愈合。姐姐说,其实这种做法不科学不靠谱,她儿时扎耳眼,就是三姨姥亲自操作的,炎症伴随了许久,痛苦经历永不忘记。
如今医学技术先进、科学、便捷,大学商圈有许多美容美甲小店,专为年轻人生活服务。妻发的视频中,美容师手中拿了一个似如订书机的东西,轻轻夹在女儿耳垂上,稍用力一夹就扎透,同时自动把一个银质的小钉留在了耳孔中,像极了小小的耳环,好看,起到了消炎杀菌作用,又能防止耳眼重新长合。
开学前,女儿筛选了不知多少遍的心仪耳环,望穿秋水终于网购到货,十分喜欢,急不可待戴换了,满满的喜欢。
她爱美,也爱爸爸妈妈,我们更爱她。
儿女们想要的,只要是合理的,无论什么年代什么环境,只要条件允许,父母就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用爱的力量去哺育着,让儿女们阳光灿烂,让生活充满活力希望。
记于2022年3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