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校内语文青年教师展示课开讲了。一天下来共听了四节课,从这四节课里我们可以看到年轻的老师们对待工作的认真态度、自然大方的教态、较为扎实的基本功和课堂上融洽的师生关系。每一节课都有亮点,比如李老师很善于捕捉课堂上的教学契机,当出示瀑布的图片时学生们情不自禁地喊“啊”,老师马上抓住机会说:“一个‘啊’字代表了你此刻是什么心情?”使学生也有了切身的感受。再如温老师在课堂上让学生结合自身经验理解“苦恼”的意思,这种解释词语的方法很有意思,而且温老师还带领学生重点学习了问句的读法,这在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是很重要的,可见温老师在这一教学重点上把握得比较准确。岳老师在执教《小鱼的梦》一课时导入语富有诗意,乔老师在执教《燕子妈妈笑了》这节课的时候关注到了“妈妈,妈妈”“!”“看看”“再去看看”“再去仔细看看”几个词语和标点。
但是,在这几节课里我们也会看到一些共性的问题,值得我们共同思考。
第一,是教“课文”还是教“语文”?
吴忠豪教授曾经说过:“现代语文课程的一大问题是混淆了‘课程内容’和‘教材内容”两个不同的概念。小学语文课程内容指的是学生学习语文必须掌握的可以终身受用的语文知识、语文方法和语文技能。”简单地说,课程内容就是指“教什么”,教材内容是指“用什么来教”。可是在今天的四节课里我们或多或少都会看到老师们被局限在课文的小圈圈里,不敢越“雷池”一步。
四节课,四篇课文,都是短小的儿歌或者小故事,孩子们只需要读一两遍内容就弄明白了,有必要花费四十分钟去反复纠结吗?这样一想我们就可以思考对教学目标的定位是不是准确。
然后还可以探讨一下,这几篇课文都讲透了吗?几篇课文都很短,看似课后问题得以圆满完成了,可是“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在这几篇课文中想要传递的“语文信息”是什么,才应该是教学的重点或难点,所以仔细想来,这几节课中还是存在“看似热热闹闹却大多数是浮光掠影”的现象,没有将课文深层次的语文元素挖掘出来。
第二,什么样的课堂语言更显得“专业”
有个经典的段子很流行:“世界上两件事最难做到,一件是把自己的思想装到别人的脑子里,另一件是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里。做成后一件事的人都成了‘老板’,做成前一件事的人都成了‘老师’。”
这个小笑话可以看出想要让别人理解并接受自己的想法是多么不容易。咱们小学老师尤其是教低年级语文的老师,要想让自己的想法被一群六七岁的小娃娃接受,就更不容易了,这就要求教师的课堂语言必须经过推敲和锤炼,能够准确表达出自己的要求。
我们不妨回顾一些优秀课例,那些名师、特级教师们的课堂上也不一定有多少花巧的招式,他们的大气都体现在对语言工具的驾驭上了。就像武林高手真正练到了一定境界就不依赖兵器的优势了,只需最朴实的“功力”即可取胜。
今天的课堂上我们也看到了老师的语言有比较随意、指向性不强等不足之处,看来咱老师们都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第三,板书到底该写什么
课堂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经走入课堂,但是板书在教学中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板书在教学中起着哪些重要作用呢?
1.板书有长时间地向学生传递信息的作用。
2.板书具有与实物不同的直观作用。
3.板书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4.板书有示范和审美作用。
可见,板书仍然是现代化教学环境中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板书形式也很多样:
1.内容式板书,以全面概括课文内容为主的板书。它便于学生全面理解课文的内容,是板书内容构成的基本形式。
2.强调式板书,以发挥某种强调作用的板书。这种形式的板书可根据需要,灵活机动地突出课文的某一部分或某种思想,增强针对性,以使学生把握学习的重点。也是教师在有丰富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主要板书手段。
3.设问式板书,用问号启发学生思考问题的板书。这种板书,可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在课题的难点或重点下边引而不发地划上一个或几个问号,并配上必要的文字提示,以指导学生预习时注意阅读和思考。
4.序列式板书,按文章情节发展的序列构设板书内容的板书。这种板书,能比较清晰地显示故事的轮廓,使学生对文章有完整的印象,并领会其脉络。
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的老师大都采用了贴图的方法以增加美观,但是在实用价值上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使板书成了一种背景和点缀。
第四,细节问题不能忽略
也许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吧,今天在课堂上作为听课老师我们看到了一些有趣的细节上的失误,比如有的老师说错字音,有的老师在学生表演课本剧的时候自己忙着当旁白把一班学生丢在台下不管不顾,有的老师把池塘里的鱼做图卡的时候做成了热带鱼,这些细节的问题,看似小问题,其实折射的是老师的不细致。课堂所有呈现都是给孩子看的,一定要传递给孩子准确的信息。
不过,在这次参与展示课的青年教师都是工作时间未满三年的年轻老师,她们在做课之前认真备课,主动向有经验的老师们请教,反复磨课,这种学习精神是进步的前提条件。相信假以时日,她们一定能在教学上有更大的进步。
���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