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传要和身教相结合
很多人觉得,教育就是学校的事,殊不知家庭和社会在教育上占的比重更大,特别是家庭教育,这可能是决定一个人学习、思考、处事方式的重要因素。比如“尊老爱幼”,学校可能只会给学生灌输尊老爱幼的含义、做法和一些视频或者图片,而学生并不能真正理解,因为缺乏实践。如果父母会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会帮助年纪小的孩子过马路,这比学校在课堂上说一万次尊老爱幼都管用 因为他们已经在自己的父母身上学到了。
就像有人说的那样,当你要结婚时,不知道婚后夫妻相处是否会融洽,那你就到对方的原生家庭里去看看对方父母是怎么相处的,因为那可能就是以后你们的相处方式。这不是不无道理,毕竟从小耳濡目染。
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有一个典故最能证明这句话——孟母三迁。环境的力量不可小视,都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接近什么样的人,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网上也会有人开玩笑说一个博士学历的人和一个高中学历的人可能没办法成为夫妻,因为没有共同语言。同样的,在一个和谐、友爱的环境里成长的孩子人格不会有多差。
三、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我们用两年的时间学会说话,却用一辈子的时间学会闭嘴”。乱吃必然会生病,言多也必失。
四、各家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你不是当事人,你不知道别人经历了什么,又何必因为他人的一面之词就乱战队?虽说眼见为实,却又道眼见的都不一定为实 更何况听到的,你又怎么分辨耳听的是否为添油加醋的盗版?因此,有些事,不看、不听、不说便是最妥当的处理方式。哪怕一方当事人不断对着你诉苦央求你可怜可怜。
五、别做“祥林嫂”和“阿巴贡”
《祝福》里“祥林嫂”的确很可怜,可是逢人便说自己的遭遇,从而遭到了鲁镇人的厌烦;《悭吝人》里的“阿巴贡”连向别人道一声早安都要说“借给你一个早安”,吝啬、想要得到又不想付出,灵魂丑恶。我记得高中英语老师提过,他最不惧怕的是两样东西——
“Suffer losses”and“Bear hardships”
(吃亏和吃苦)吃亏:有舍有得、就像做生意时的薄利多销,虽然不一定是吃亏。
吃苦: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excuse me 如若家穷人丑,还吃不得苦,将两张人民币放在一起是否会生钱?)
六、好意思为难别人的人也不是什么好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希望别人怎么对你,你就怎么对别人。
七、脱贫不易
有人说当农民赚钱,试问为何别人有山有田依旧租给他人然后出省打工?如果农民真的有你觉得的那么赚钱,那为什么你要去找工作受苦受累受气而不是回归田园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种于那一亩三分地?
农民靠天吃饭,一场冰雹可以毁了几个月辛苦种植的烟草西瓜,一场暴雨可以淹了即将收割的稻谷,即使你的产量大、品质好,遇到滞销你大半年的辛苦白费不说,还要倒贴钱。so 农民容易?农民赚钱?来来来,咱俩换一下,我愿意受苦受累受气每个月安安稳稳的领你嫌弃的那微薄的工资。
八、家和万事兴
《礼记.大学》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都不平,何以平天下?
每个孩子都是爱自己的父母的,我和妹妹也一样,我相信大家都是一样一样的。
九、好好说话
吵架是因为人与人之间心得距离太远,所以要靠吼才能沟通。可是,我好担心正在吼着的你们的嗓子会不舒服。
当有烦心事儿时,我们都会选择对最亲近的人发火,因为我们知道他们不会离开,反而会不断的容忍我们,可是我们没有想过,每一次她们心里面都好难过。
十、好好睡觉
兄弟,失恋不是什么大事(毕竟我也无法体会),明天太阳还会升起,地球还会转呀转,我还要去老爸的一亩三分地里辛勤劳作,所以我要睡觉了,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