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反应后的胡思乱想杂记
早晨起来,已经快到西宁了。外面下着雨,烟雾朦胧中的青绿色,让人确信已经完全走下了雪域高原。
在西宁站中转,看到了现代气息的候车大厅。
可能是有了雪域高原的对比,从西宁一路往回走,再看雨中的西北黄土高坡,青草簇簇,绿荫片片,好似在初春的江南一般的感觉。
回想昨天傍晚,在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原无人区脑胀欲裂的绝望与间或看见一群野驴或藏羚羊时欣喜若狂的激动,现在内心一片空白寂静,静的如同在梦幻之中。在西藏的经历和体验以及所思、所梦与雪山草原、蓝天白云奇幻地交织着,为我的脑海涂抹着神秘的色彩,使我无法逃脱。我不忍丢弃这些在高原反应之后出现的神秘而美妙的彩色意象,但是又不能完全条理性的描述和理解,只能请您不要过于当真计较,更不要对号入座,就用高原反应后的幻觉来梦想一回吧。总之,一切都是高原反应的胡思乱想、胡说八道!
西藏归来说高反:由于西藏特殊地理位置,恐怕没有人不在进藏前认真地做一番功课的。其中最重要的当属如何能够战胜高原反应。人体发生高原反应的两个主要原因:一是缺氧,因为在海拔三千多米的雪域高原上,绿色植被很少,空气中的含氧量只有内地平原地区的百分之六十左右。也就是原来一分钟只需要呼吸两次就可以满足身体的氧气供应了,但是在西藏,你一分钟呼吸三次还没有完全满足身体的氧气供应。所以,呼吸急促,心慌头昏的反应就出现了;第二是气压变小后,身体内外的压差打破了平衡状态,引起不适和痛苦。我们长期生活在内地低海拔(一千米左右)的人,走上高海拔地区(一般认为三千米是临界点)后,因为身体内外压差的平衡状态被破坏,并且达到了身体自我调适的极限后,就会出现腹胀、脑胀、尿频、睡眠困难等不适状况,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和身体耐受性不强的人,还会出现脑浆迸裂似的胀痛与心慌气短想呕吐等严重症状。
目前比较流行的防治高原反应的方法有:提前半个月坚持服用红景天之类的保健药品;在高原服用西洋参和葡萄糖等增加能量的保健药品以及根据症状服用百服宁、丹参等镇痛和促进睡眠及循环代谢的药物。这些都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因人而异,没有适宜所有人的确切效果。以本人的观察体验和有限的调查,得出如下谬论:高原反应是所有从低海拔向高海拔移动过程中的必然反应,只是因为不同的人,身体耐受力和适应力以及心理作用不一样,所反应出来的症状轻重缓急程度不同而已。认识到高原反应的必然性和持久性,做好必要的物质准备和心理准备,对我们合理安排高原旅程,提升高原旅游的愉悦指数是很重要的。有的人因为心理因素,还没有踏上高原就已经有高原反应了,一路不停地吸着氧、吃着药,上车睡觉、下车撒尿,到了景点拍个照,昏昏沉沉梦游了雪域高原;也有人觉得自己身体还好,抱着挺几天适应就好了的想法,痛苦地忍着、扛着,到最后还没有明显的好转,就只得放弃部分行程甚至提前打道回府!
关于西藏旅游行程问题,旅行社这一块我们无法改变。但是如果自己安排行程的话,对于第一次进藏者,我建议还是从林芝入藏比较合理。因为林芝地区平均海拔高度在三千米一下,在高原反应的临界点附近,大部分人高原反应很小甚至没有症状。第一次进藏在此游玩几天,是一个很好的适应缓冲期。更主要的是,林芝地区号称西藏的“江南”,气候湿润,植被茂森,风景独特秀美,空气含氧量高,物产也比较丰富,内地人相对容易适应。景点有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鲁朗林海和国际风情小镇,中印边界的南一沟,尼雅国家湿地公园保护区等。游玩了这些景点,再翻过海拔高度五千一十四米的米拉山口,到海拔高度三千多米的拉萨去参拜布达拉宫和大昭寺等,身体和心理可能会反应平和一些,如果感觉还可以,再去日喀则、纳木错,甚至去阿里地区朝圣冈仁波齐。如果在拉萨高原反应特别大的话,就此打道回府也还不虚此行。总之,到西藏旅游是要提前做好冒险吃苦付出点代价的思想准备的,当然体验和收获也是值得乃至终身难忘的,关键看你自己心中的风险收益比是多少。
去日喀则的火车上,在我们对面坐的是一对藏族姊妹。她俩穿着汉服,说着流利的藏味普通话与我们交谈。姊妹俩在拉萨市区工作,周末放假回日喀则看望母亲,家里还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哥哥。姐姐白净、活泼健谈 ,穿着与我们汉族没有差别, 不能一眼就看出是藏族姑娘。妹妹典型的一脸高原红,八八年的妹妹看起来很老成的样子,已经是一个二岁男孩的妈妈。姐姐还没有结婚,连对象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