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源星象太极村,一个经过设计的村落。据说设计者是明代开国谋士刘伯温。
一提起刘伯温,便会想到《卖柑者言》中“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名句,还有和他有关的那些奇门遁甲的传闻。
俞源地处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西南部,距县城20公里,是当地俞姓最为集中的村子。俞源从最初荒僻的墓葬之所,成为耕读相传,文化兴盛的村落,和刘伯温有一定关系。相传,俞源是刘伯温回乡必经之地。他与俞源的俞涞是同学,回老家处州青田时,常会在此逗留,和老友饮酒畅谈。俞源旱涝交替,常发瘟疫。刘伯温登高勘测地形后,按天体星象“黄道十二宫二十八星宿”重新排列设计建造村子。此后,村子风调雨顺,文人官绅辈出。
登上村后的梦山岗高处向下俯瞰,可以看到一幅巨大的田野太极图,一条呈“S”形的山溪穿过村落,流向村外,恰好形成阴阳鱼界限,将田野分成太极两仪。村中的28处古建筑群按东方苍龙七宿、北方玄武七宿、西方白虎七宿和南方朱雀七宿的方位排列,七口水塘呈北斗七星状,组成“天罡引十八宿”的布局。
去俞源是冬日。除了我们,村里几乎看不到游人。小路上零星有村民走过,多是老人。溪边,有女人忙着洗涮,水中放生的红鲤鱼悠闲地游曳,丝毫未受惊扰。溪上架着完整的长条石,是元代留下的石桥,条石上青苔斑驳,仿佛是过往时光留下的印记。
黄狗摇着尾巴,在街上溜达,见人也不乱吠,反倒好奇地扬起脖子张望。墙边,农家晾晒的白菜一溜排开,散发着阳光的味道。走在石板路上,暖冬微风拂面,身边小溪静流,自是惬意。
村里的古建筑大多是明清时期的,白墙黑瓦,翘角飞檐,风格接近徽派。如果说不同,感觉墙略低矮一些,院内的天井没有徽派建筑设计得精心。
古建筑基本处于原生状态,有的还住着人。宗祠里悬挂着历代的牌匾,房顶的冬瓜梁浑圆粗壮。
房檐下嵌着牛腿,雕刻着山水花鸟,瑞兽奇虫,精美的图案述说着一个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寄托着对美好吉祥的祈盼。
窗户上雕刻着对称型的窗花图,或是简单的图画,像是松鹤延年、马上高中等,都有祥瑞的意寓。
村子最北面,是洞主庙。这里的主体建筑始建于南宋,是俞源古建筑群中最为古老的一处。洞主庙木结构,四层,由若干主柱支撑起。围廊清雅、疏密有致,整体线条简洁流畅。
走在这样的建筑里,我的内心生出一份虔诚。披沥岁月沧桑,承续百年烟火,一个村庄的历史就书写在这些木榫里,廊柱上。
有人慨叹乡村凋敝。从俞源看,虽已进行保护性开发,确也走不出这个怪圈。年轻人离开这里,到繁华的城市打拼。譬如同行的导游小俞,原本就是俞源的村民,现在已举家从这里搬迁出去了。没有游人的日子里,逗孩子玩的老人成了这个村庄名副其实的主角。
前几日看过的一篇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没有离开过故土,就没有故乡。是啊,越来越多人失去原乡了,在遥远的钢筋水泥的都市里,用思念勾连着泥土气息尚存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