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睡前定下满满的目标
立志第二天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结果一觉睡到中午
刷剧,玩手机
一天的时间就这样浑浑噩噩的度过
在懊恼的心情中重复定下新一轮的目标
继续拖延,悔恨,日复一日
这种状态想必很多人都有过
曾经的我也是这样,希望改变,于是开始不断的探索与尝试各种各样的方法,摸索适合自己的路径。
最近因为毕业季复杂又冗长的手续各种忙碌,生活状态却逐渐趋于规律和健康,良好的习惯真的功不可没。
曾经学习过的比较受益的时间管理方法
1.番茄工作法
著名的“番茄工作法”想必大家都听过,选择一个待完成任务,设置25分钟的番茄时间,专注工作,完成后休息5分钟,再进入下一个循环。
好处:通过微观的时间管理,更容易坚持下去,集中注意力,提高时间敏感度,改善拖延。
劣势:对于慢热型人来说,25分钟甚至都不够进入状态,导致时间碎片化。
2.34枚金币时间管理法
这是《奇葩说》人气选手艾力提出的时间管理办法。如果一个人从7点起床,到晚上12点睡觉,中间有17个小时的时间以每半个小时为一枚金币,一天的时间就可以划分为34枚金币。
可以通过表格,详细记录这一天都做了什么,是否高效率工作。高效工作时间用黄色标记,强迫工作时间用橙色表示,通勤洗漱休息等时间用绿色标记,有效个人提升时间用蓝色标记,玩手机等无效时间用红色标记。
曾经坚持记了半年,真的发现自己表格上一片惨淡,每天有效学习时间甚至不到2个小时,最认真的时候也很难达到8个小时,才意识到自己需要改变。
好处:清晰的意识到自己的时间花去哪里,学会管理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劣势:如果自己不改变,那么统计出的时间结果毫无价值。
下面是自己总结的一些好习惯
1.可测量目标
一般人的目标可能是这样的:
1.好好运动
2.好好学习
这样的目标期望是好的,但是会开始去行动吗?又从哪里开始呢?
这就涉及到目标的可测量性,简单来说,就是,我能不能清晰的看出来一天结束后是否完成目标。
上面的目标其实可以这样改:
1.跑步5公里
2.背诵英语Unit5单词,刷100道数学题
是不是简单明了了很多,而且更容易知道自己离完成目标的差距。
2.目标拆分
顾名思义,就是将目标拆分出来。
比如我下个月需要考过一门考试,这是总体的目标。
现在离考试还有30天,总共15个单元,一单元100道题,那么就需要每天做50道题。假如一道题需要1分钟左右的时间,那么每天就需要有一个小时的时间花费在复习上面,这样的目标清晰明了,而且非常容易坚持。
完成了之后就可以毫无负罪感的做其他事情,因为知道自己的复习计划在稳步推进,就不会产生持续性焦虑。
3.拒绝无效时间
想想自己空余时间,有多少是在无意识的发呆、刷手机中度过?
你要做的很简单,就是有意识的去思考,你现在做的事情是不是你真正想做的?
哪怕是专门抽出时间看电视,听音乐,也要意识到,是自己主动选择2个小时的放松时间,这个时间是在计划内,而不是在还有很多工作未做完的时候,不知不觉中看了两个小时的综艺。
4.养成微习惯
如果今天定的目标是读一本书+运动一个小时,那么哪怕再忙再累,或者躺床上不想动,也要说服自己,先把书打开看一页,或者先做一个俯卧撑。
万事开头难,有时候,你会惊喜的发现,不知不觉中,你已经看了半个小时的书,甚至已经连续完成了一个小时的运动。
最后,不要纠结做还是不做,从现在开始,Just do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