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应许之日》,我最大的感触是,封澜对爱情坚不可摧的信念,无论幻灭多少次,仍然敢于相信。还有丁小野的敢于承担,简直是该出手时就出手,该接受时就接受的典范。
封澜说,她懂了周陶然和丁小野的区别在哪。同样是掏心掏肺地对待一个人,周陶然就觉得压力大得喘不过气,想要逃跑,而丁小野就敢毫无愧色地照单全收,那么理直气壮,不卑不亢。我们说,要么就是丁小野没心没肺,是个彻头彻尾的渣子,接受这一切之后就打算彻底消失,要么就是他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绝不辜负。
按道理来讲,丁小野因为他爸爸过去犯下的罪孽,和一桩人命案牵扯不清,他真爱封澜就该躲得远远的,或者装出一副“我不能耽误你”的圣人相。没错,他躲了,但是躲来躲去,躲不掉自己的内心。所以认命地回来了,既然不能停止,索性继续前进。这跟辛大以往作品里的那句“既然忘不掉,索性就记得”不谋而合。
封澜在丁小野身上,可谓下了一盘大棋,赢了,就赢得爱情和幸福,输了,她也输得起,反正又不是没输过。就是因为封澜对待爱情的毫无保留,无数次幻灭还能信心重建,丝毫不影响她对待男人以及爱情的态度,所以每一次恋爱都用尽全力。
二十九岁的女人,在当代社会中,未婚者也很常见,但是被逼婚更是家常便饭。家长永远在想方设法给你铺就一条捷径,让你直达幸福彼岸,从此再不必受颠沛流离之苦,可惜那是家长眼中的幸福,不是封澜的。每一段爱情,她都自己选择。伤痛,自然也是自己来承担,怪不得别人。
封澜爱上丁小野,因为他脸帅。其实很正常,我们谁不是先看到一个人的外貌,才想去了解他的内在。我们没有读心术这样的高技能,只能依靠慢慢了解。想要了解一个人,首先要有眼缘,说到底还是看脸。如果一个人在你看到第一眼时,已经心生反感,谁还有心思去了解他的内在。如果这样最后都能在一起,只能用“缘,妙不可言”来解释。
如果说初期封澜是被丁小野的外貌所迷惑,那么之后呢?得知他很有可能是个罪犯,她平静地问最坏的结果是什么,她说自己最多再等二十四年。其实这时候的封澜的表现特别像《来自星星的你》里千颂伊知道都教授是外星人那一刻,平静而理智,而且仔细想想封澜和千颂伊某些地方还挺相似,都是不美毋宁死的人,许多时候说话重点让人匪夷所思。
辛大没把封澜塑造成完美女人,她有女人的小虚荣小刻薄,她虽然长得漂亮又有钱,但她的爱情不比谁顺利,也不是全世界的男人都爱她,也没有男二号随时随地准备为她赴汤蹈火。
如果爱情是一场赌博,那么封澜是天生的赌徒。在和丁小野的爱情里,她敢于下大注,赔上所有,不问收益,不计后果。她不顾旁人的眼光,不理亲友的劝说。我觉得这样的人,上帝总不该让她运气太差。前面那几段失败的爱情垫底,也该让她赢一次,换句话说,即便她输了,她认。幸运的是,这一场豪赌,逢赌必输的封澜,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
因为每一次封澜都全力以赴,毫不迟疑,所以一有机会,她就把握住了机会。
《应许之日》整个故事架构虽然没有辛大早期作品那么庞大,关系也相对简单,但却是一个另类的作品。《致青春》里郑微在成长后,选择了能给她安稳的林静,而不是和那个可以轰轰烈烈的陈孝正继续纠缠。而封澜,爱情虐她千百遍,她待爱情如初恋。至于《山月不知心底事》、《我在回忆里等你》以及《许我向你看》,都挖掘了许多人性的假恶丑。《应许之日》应该是辛大既《原来你还在这里》之后的纯爱回归之作。
其实我们看故事里人物的心路历程,又何尝不是在看一个作者的心路历程。从当初《原来》番外里的陆生和陆路,到现今的曾斐和崔嫣,类似的人物,不同的结局。前者是你死我亡的决绝,后者是既然逃不掉何不享受的从容。而辛大,也由曾经的笔端狠辣,变得温柔而慈悲,给了众人一个完满结局。
说到这,我倒想重新捡起弃文两次的《浮世浮城》继续看完。当初看惯了辛大写青春文,也觉得自己无法理解婚姻世界,所以兴趣寥寥地翻了两次书,最后都没坚持下去。或许现在看,会有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