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认识自我,认清自己关注的是什么,明确什么样的工作对他来说是有意义的。
不断有研究表明,能在学校里同成年人(哪怕只有一位)重立良好关系的孩子,相比其他孩子能取得更好的成果。然而,学校内部并没有相关机制来确保这种人际关系的形成。
我们创造了“温馨屋”的概念,力求把教室营造出一种家的感觉,让大家知道这里是一个安全的地方,在这里大家彼此熟悉和了解,学生可以来此寻求帮助。
萨米特自建立起就开始着手打造自己的导师队伍。我们借鉴了大量的支持顾问项目的研究成果,并有意识地称我们的老师为导师。
顾问只负责提供建议,而导师则是有经验、可信赖的引路人。每一位导师和学生都会建立一对一的私人关系,同时,导师负责的整组学生会经常待在一起。对于小组成员的挑选,既要考虑到多样性,又要平衡性别、种族、学习能力和经济背景。
导师的责任是让学生时刻牢记学校的价值观并亲自践行。导师小组会定期会面,分享各自的目标,并互相帮助解决问题,每周学生都会与导师单独碰面。
当有人相信你的时候
只有当一个人终于做到了他本不相信自己能够完成的事情时,他的脸上才会露出快乐与满足,那一刻他重新认识了自己。
反思的力量
导师很大一部分的工作就是,提出让学生反思的问题-他们想要什么,他们是谁,
他们关注的东西是什么,他们自身的感受如何,以及最终,他们去做什么一不是因为别人告诉他们要去做什么,而是真正地遵从自己内心的选择。
学习和成长正是在反思中发生的。
反思是学习和技能培养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部分,是制定目标开展自主学习的重要环节。反思的目的是更好地制定下一个目标,这样才能每次都有提高和进步。
处理人际关系是孩子必备的技能
作为父母,我们应努力扮演好导师的角色。
为人父母最好的状态是去倾听,去问一些有意义的问题,在具体的情境中去培养孩子自身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情绪识别能力。
有人存在的地方就一定会有分歧,有人会生气,觉得自己受到了伤害,也会去伤害别人,这一点都不奇怪,但我们要学会修补破损的人际关系,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此外经过妥善修复的人际关系往往会变得比以前更加牢固。
用好这些启发式问题,可以培养孩子修复人际关系的能力:
·发生了什么?
·你现在感受如何?
·你表现出了怎样的行为?
·在此种情形下,你想要得到怎样的结果?
·哪些措施起作用了,哪些没有起作用?为什么?
·你有没有站在他人的立场看问题?你觉得他们的立场是什么?
·想要达到你的预期目标,你要做些什么?
·为了改善人际关系你该做点什么?
这些问题促使当事人认识到自己的情绪,清晰地表达事实,站在他人的立场看待问题,并寻求解决之道。
学校必须着力营造注重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大环境。
最重要的是让孩子说出自己想要什么
让孩子认识自我,认清自己关注的是什么,明确什么样的工作,对他来说是有意义的。
当他思考自己的未来时,我们讨论的不是某个具体的专业,学了以后能找什么具体的工作,而是一系列对他来讲非常重要的东西,他如何在接下来要做的某个具体的事情里找到这些东西。
通过描述那些“印象最深刻的时刻”,他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同时他正在培养良好的习惯和学习所需的技能,我相信雷特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哪怕这份工作现在还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