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开始学PS的时候,就一直被普及配色表的概念。
当时的配色表大多都是从摄影或者名画中选出来的,各种风格的都有,但一来当时刚刚开始接触平面,见识很少,二来当时的应用只是帮学校部门做做海报,随便上网找张图加一些字就可以了,对配色——这种设计者个人的艺术素养,其实没什么要求。所以虽然配色表是很多,但是并没有什么用,看不出门道。
到了现在又开始接触摄影,一边自己拍、后期,一边不断地看别人的作品,再加上用PS也有几年了,慢慢能看出区别的深层原因。
之前非常喜欢的一个香港摄影师就在自己的Ins上说过,配色中大有学问,想要让一张照片“耐看”,其实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后来自己开始不断地拍各种场景,自己做后期的时候才深入领悟了这里面的内容。
在这张图里,我选了三张这两天看到的,让我觉得很“耐看”的照片(第一张就来自我很喜欢的香港摄影师),然后取了它们的颜色,做成六块的色表。
前两张都是蓝色为主的冷色调,第三张则是绿色和革色。
第一张里,除了人的皮肤,天空、海洋、背心和海滩等画面构成的颜色在色环上都在蓝色区,而从明度和彩度的图上来看,所有的颜色的彩度都没有超过60%。整张图里没有“鲜艳”的部分,因此没有特别夺人眼球的部分,也不会让人觉得“撞到眼睛”而产生厌烦。
第二张里,明度最高的部分就是人的皮肤,其次最为中心的是作为主体(也是主题)的靴子。除了这两个部分,作为背景的其他元素,如牛仔裤、地面和竖着的墙面,在色环上都是蓝色或者紫色的。同样的,彩度也没有超过60%。相对于第一张来说,这张的彩度还要低得多。低彩度,冷色调可以更好地表现这种单品的冷感,也会让人更觉得impressive.
第三张则是绿色和褐色为主,从色环上来看,就是在黄色的两边,与蓝色接壤的是绿色,与红色融合则是褐色。
画面被分为三段,最上方是天空,灰色,中间是树林,是近黑色(5,5,5)和机身的绿色,而下方是这张照片的主体,举着枪的男人,以绿色的草坪为背景。所有颜色的彩度都在60%以下,整体明度偏低。这种方案在国内其实是很不常见的,我印象里中国大多数拿相机的人都喜欢明亮和鲜艳,饱和度需要高,人物也一定要明亮。如果让我去拍,我也一定会拉亮人物的部分,绝对会比现在的图中亮得多。
由于Instagram的拖动方式,这张照片会从上到下地出现在人的眼前,仿佛很自然的,视线从天空落到地面上,因此构图选择和照片最终的载体也是密不可分的。
虽然不是铁律,不过之后可以做这样的尝试,在做完后期后,取一个配色表出来,校验一下照片的色表是不是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