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只剩下两个月了,计划着把握今年的尾巴让自己离目标更近一步,时间一点点倒数,可是计划还没成文……扔垃圾、清理房间、跑步、工作总结、甚至和老同学见面、精疲力尽的感情,生活工作中有太多太多的事一直被我们拖延着,尽管我们在拖延的过程中焦灼难熬,但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始终难逃拖延这一恶习。为什么我这么懒?为什么我总是说到做不到?为什么我是一个这样的人?为什么我越来越不喜欢自己了……
我们在拖延面前除了焦虑、自责和无力外,你有没有想过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你拖延,真的是因为你很懒,你这个人很差劲吗?如果你真的这样想,那么你的拖延症状不一定会好转,你自身的幸福感也不会太高。造成你拖延的原因其实比较复杂,它不仅仅是个人心理、行为和情绪上的问题,它还涉及了社会、文化及技术走向,生物和神经取向,以及全体人种的去向。大环境我们无法掌控也无法改变,这里就仅从自身角度来谈下拖延的原因及比较务实的建议。
一、拖延的自身原因
1、对失败或成功的恐惧
很多拖延者担心被他人或自我批评,害怕自己的不足被发现,害怕达不到要求,这就是恐惧失败的心理。这类人喜欢凡事都给自己定一个比较高的目标(追求完美),他们认为只有表现好才能体现自己的能力,才能证明自我价值,所以他们害怕自己表现得不够好,不自觉地就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担忧自己能不能有所成就,而没有真正地去实实在在地去做事。这类人通常通过拖延来安慰自己,让自己相信他们的能力要大于其表现,所以有的人宁愿承受拖延所带来的痛苦后果,也不愿意承受努力之后却没有如愿以偿所带来的羞辱。对他们来说,责备自己邋遢、懒惰和不协作比把自己看成无能和无价值要容易忍受得多。
我们中的有些人他们对成功的恐惧要大于对成功的渴望,这些拖延者在面对成功的时候,内心会常常处于冲突之中。他们害怕成功所给他们带来的不利的一面(付出太多、面对竞争、别人或自己受到伤害,自己觉得自己不配成功等),而他们常常对此常常毫不知情。大部分害怕成功的人都想要把事情做好,但是无意识中的焦虑却让他们适得其反。对我们所有人来说,问题不在于我们是都对成功具有摇摆不定的心理,而在于成功引起的内心冲突是否强烈到足以阻碍我们通往成功的道路。要想成功,无疑我们的生活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或许有着未知的风险,但是也只有成功才能使我们进入一个更好的人生阶段,我们需要做的是让自己适应环境,让自己自然地看待成功。
2、对亲近或疏远的恐惧
对疏远的恐惧是指自己没有安全感,觉得自己无法在社会上生存下去,需要有人陪伴。这类人会运用拖延的方法去寻找“安全感”,比如:1)没有人给出观念上或框架上的指导,他就无法进行需要完成的项目;2)对身处“第二”的位置自得其乐;3)推迟或不理会需要解决的问题,保持原有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分手问题、跳槽问题等);4)通过拖延让自己被麻烦缠绕,这样身边的人就会出手相助;5)把拖延当初一个忠实的伙伴,自己一直有事情要做,不会觉得孤单。
与疏远恐惧相反,他们会觉得与人保持距离会使他们觉得更自在,但同样他们也是利用拖延的手段才保持自己的“舒适度”。他们害怕别人永不满足,不想自己的成果被他人窃取,也不想让别人看到不好的一面,或者是以往的创伤还未愈合。
恐惧亲近的人甚至会不去爱,我的一个朋友就是一个恐惧亲近的人,有个外形能力都还不错的一个男生追了她差不多10年,她始终都没有答应,尽管她对他也有好感。她跟我说她不完美有很多缺点,他会接受我所有的缺点吗?而且他喜欢的只是现在的我,会喜欢我一辈子吗?如果什么时候他不喜欢我了我却很喜欢他,那我该怎么办?然而10年都没有让她相信那是一份值得尝试的感情。有些躲避亲密关系的人其实很渴望亲近,但是又会担心自己对那种亲近失控,所以就不去打开潘多拉盒子,坚持如果会失去那就不要开始。
无论焦虑是来自对疏远的恐惧还是来自于对亲密的恐惧,拖延始终是你维护心理舒适边界的一种方式,但用推迟和拖拉换取内心的舒适并不能解决人际关系中的问题。在人际关系中是可以做到既依赖又独立的,一个良好的关系需要在依赖和独立之间取得平衡,这样会让人感到充实,允许双方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去发展和成长。
3、想重获控制感/个人感
有一些人对掌控感十分敏感不喜欢任何限制,这类人就会利用拖延让自己重获控制感。想想你的工作中,有没有领导指着你的材料批评了半天又让你重新改好再给他的经历,你的心里是怎样想的?你是怎么做的?我想这个可能就是我上份工作离职的原因,尽管我是现在才明白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平时的工作我几乎不会有拖延的情况,但只要出现颐指气使的状况,我的内心就要开始咆哮了,这一部分的工作我就会使劲拖延,你爱咋地咋地,我想什么时候做就什么时候做。只是那始终是给薪水的工作,所以内心不管有多少草泥马在奔腾,都还会在最后的时间节点前完成。除了这种与“规矩” 的抗衡外,还会有人利用拖延来抵制与他无关的人或事的侵犯,或是进行一场与时间竞赛的刺激游戏,再或者是利用拖延麻痹自己与现实来场终极之战。
因为这种心理产生的拖延,我们需要反问自己我为什么把这个世界看成了一个战场,为什么会把别人看成具有潜在控制欲的对象?我这样的反应针对的是什么?别人真的是要控制约束或是给我难堪吗?或者只是因为你的恐惧?
我“争战的根源”或许是来自小时候奶奶的批评“你看,园园的字写的比你好看多了,还勤快总帮忙做家务!”也或许是来自于小时候的过家家,孩子王的规矩是“只要你把我画出来(或其他的事)就升你做格格。”其实根本没有所谓的对手或命令,只是那时候的我太想得到奶奶的夸奖,太想得到小伙伴们的关注而已。工作中让你觉得受尽折磨或委屈的人,或许他们本没有什么心机,或许他们根本没空搭理你,或许他们只是想磨砺下你。至于个性,现实中酷的事情那么多,完全可以用“一技之长”来彰显个性,根本不需要用拖延来表现个性,毕竟这个手段只用闹得大家都不开心,自己也得不到什么好处。
4、对时间感知的偏差
时间有两个概念,“客观时间”是由钟表和日历来衡量的,它是不可更改的,可预知的,比如电影8点开始,那么过了八点就错过了开头。“主观时间”是我们对时间流逝的感觉,是不可量化的,也无从比较,比如你无所事事的时候觉得时间过得很慢,上网刷手机时时间过得很快。那些生活在主观时间和客观时间严重冲突中的人就容易拖延,他们不愿意也不能认知到它们的时间概念与钟表时间有着多大的差异。
关于时间感知还有一个结论:人们是参照基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不同坐标来感知时间的。如果你只局限于其中某一个时间坐标,那么你的生命就会发生偏差。比如如果轻视未来的话,那他就会对长期的目标没有真实的感觉,就会觉得不那么重要,比如储存孩子教育或是退休基金等。
我们应将自己的主观时间更贴近客观时间,也应根据人生阶段调整对时间的认知(如成年人就不应该还停留在青少年的时间概念里),同时也不要在时间里迷失,认为还有时间,不然只会把自己拖延成大龄青年还一无所获。我们要学会将过去整合进当下,并为未来之路做出自己的抉择,搞明白怎么和时间相处与合作,而不是将宝贵的生命浪费在跟它的纠缠不清上面。
5、生物性基础影响。除了上述几点,拖延还会跟执行功能障碍、注意力缺失紊乱、抑郁、焦虑、紧张和睡眠有关。如果你觉得自己具有任何一种这样的状况,它可能对你的拖延的产生有着比较重要的影响。这些状况都可以调整,但却决不能忽视。
二、如何战胜拖延?
1、了解事件后的恐惧心理
列出你拖延的事项,回顾你以往的经历,仔细分析下你为什么拖延?你是不是在恐惧什么?如果你还是找不出结论尝试用“自由书写”的方法,在一个有限的时间内将你的所思所想以一种不停顿、不判断和不做修饰的方式书写下来。你可以设置15分钟或20分钟,不要担心标点语法等错误,不要停下来——挖掘你的恐惧,了解内心的抵抗,找出你的价值观,监测你对改变的态度。找出你关于拖延的恐惧根源,正视它,击退它,不要让它再藏在你的潜意识里。
我自己的一个例子,8月份我的一个朋友生日,我打算做一件汉服送给她,但最后发现腰做大了,然后就扔在一边一直没去做了。我翻出了所有跟做服装有关的经历,我发现我恐惧的根源是很久以前还不怎么会做衣服时,给两个小朋友做了两条裙子,结果因为有个孩子长的有点胖,一直穿不上去,直接急哭了,之后的场面就尴尬了,最后我悄悄把衣服拿回去了。尽管现在我已经能做出一些基本款式和变款的衣服,但我还是不敢把它拿去送人,我怕做出不合身的衣服,我怕那种别人看我的眼神。现在每当我想到这个我就会告诉自己,那时候还不会嘛,再说我也不知道小孩子的体型尺寸啊!现在这个问题还在克服中,也正好可以督促自己做工能更精致。
2、15分钟击退拖延的借口
列出你的拖延借口清单,你可以花上一周或更久的时间记录下每次你想拖延时你的内心在说什么,你是用什么理由让自己拖延的。然后你去分析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借口,让自己去认识下这些借口,当以后你准备去做某件事却冒出这些借口时,你就对自己说,“别去理会,我先尝试15分钟。”15分钟你就可以进入状态,如果过了15分钟你还是不想做那就放松下吧。个人觉得这个方法很有效,至少这篇文章就是用了好几个15分钟的方法码出来的。
3、通过可操作的目标建立信心
有时候建立的目标太虚化或者太高反而会使我们走向拖延的路,所以第一步我们应该审视下自己的目标,看它是否可观察、够具体,然后把这个目标分解成几个小目标分步骤去实现。比如想跳槽,很多人会想“我不希望做没意思的工作”,这个就不是一个可操作的目标,怎么定义“没意思”?但如果改成,“我要做一份XXX职业测评,看什么类型的工作适合我。”或者“我要根据我以往的兴趣爱好及实习经历更新简历发布到招聘网站上。”如果再加上个最后期限就更好了。这样的目标就可以真切的看到且能够被执行。当自己实现其中一个或为了小目标努力尝试过时记得给自己个小奖励,每个小进步都有份成就感,这样会逐渐培养出你的信心。(可根据该方法进行一周实验)
4、学会判断时间
用“非计划表格”计算自己每天真实的可支配时间。“非计划表格”,从你起床到你睡觉的时间(间隔半小时或一小时)列出每日你必须做的事情,看有多少时间安排给了这些必须做的事情上,剩下的时间才是安排给你的目标的,而不是你以为的有一天的时间。利用“非计划”表格进行记录个奖赏,自我检测使时间概念变得更现实。
你也可以买个厨房计时器,给自己预估完成一件事的时间,既可以训练自己判断时间,也可以让自己更加聚精会神。
5、公开承诺,积极打卡
设置一个目标,告诉人们你在做什么以及什么时候会完成,然后把它发布到网站上去,或者参与相关的群组相互督促,毕竟我们对一个公开的承诺更能够认真对待。
三、关于拖延的其他内容
关于拖延的内容还有很多,这篇文章是我阅读《拖延心理学》的阅读笔记及读后感,书中还讲述了家庭对孩子拖延的影响、大脑跟拖延的关系以及如何与拖延者相处等内容,如果对本篇内容感兴趣可以阅读这本书,但一定要拿支笔边看边做笔记哦!在此特别感谢行动派组织的这次“7日读完一本书”的活动,第一次感觉到看完一本书可以去考试或开个小讲座了,哈哈。
最后希望有拖延毛病的同学能逐渐改善这个问题,抓紧今年最后的两个月,做出一点自己从未做到的事感动自己,给2017年的自己一个有信心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