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毋庸置疑,行业的选择非常重要。
我们如何选择行业,行业又如何能成就我们自己的职业生涯呢?
先说一个故事吧。
大斌和小林。2003年毕业后,一起踏入职场。
大斌学习中等,家境一般,所以踏踏实实,从当时最热门的房产中介做起,带着客户去看房,学习待人接物,锻炼与人打交道,还注意培养同事关系。
一年之后,凭借工作经验,他顺利跳槽到一家品牌房产公司,转做新楼盘推荐。在这个过程中,大斌花了更多精力去关注行业变化,政策环境等宏观方面的信息,在工作中边学习边积累,不怕吃苦,勤劳肯干,培养了自己的行业观念。
他在这家大型房产公司服务了八年,从最初的销售代表,一步步晋升为组长,部门经理。然而也正因为他更早更深刻意识到了房产行业的泡沫,借助一位老同事的推荐,大斌在管理岗位更进一步,顺利入职一家央企房产集团,成为一名部门经理,职业方向也从楼盘销售转为地产项目企划,基本达成了阶段性职业目标。
在熟悉的行业内,大斌经营得很不错。不得不说,借助当年的一波房地产发展浪潮,大斌顺利实现了收入和职业生涯的双重盈利。
小林学习优异,出身高等学府,学的计算机编程。毕业后在微软实习,起点很高。他也早早准确定位了自己的职业方向——“程序猿”。
在21世纪初,程序编程员可谓是高等技术工种,薪酬也很可观。小林做着自己得心应手的工作,安心自在,两耳不闻窗外事,对行业发展前景态度淡漠。
然而,随着互联网蓬勃发展,我们进入了云计算、大数据时代,十年间,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林身为“码农”大军中的一员,未能及时抓住行业迅猛发展的机遇,提升职场技能。
面对新入职员工越来越小的年纪,越来越强的业务能力,人至中年,还有可能面对裁员危险。
真实的人生,现实的例子,就是如此残酷。
在数码产品出现之前,做胶卷的乐凯和柯达曾是霸主,胶卷的市场每况愈下,最后不是破产就是被收购;当年最炫的MP3,MP4,也早已不见踪影。
手机行业,当年最牛的摩托罗拉,是行业务老大,后来被打着“科技以人为本”广告的诺基亚取代了霸主地位,诺基亚最牛的时候在中国市场占45%的市份额,而摩托罗拉被谷歌收购了;智能手机时代到来后,这两个牌子像被风吹过一样,了然无痕。
行业发展日新月异,优胜劣汰的更迭每天都在发生。
对于企业来说,若对行业发展前景出现方向性判断失误,或采取滞后性的策略,无疑是毁灭性的。
例如,2018年底的一篇“5G产业链分析报告”曾预测:5G普及将缩短存量换机周期,有望带动全行业出货量增长。意味着5G发展将给智能手机市场带来潜在商机。
大部分的行业头部企业都会紧密关注行业动态,追踪最新动态,及时跟进相关的行业报告。这也是报告的价值所在。
再比如:
前几年倒下的诸多房产地产公司,无疑都存在各不相同的经营失误,然而,若个人完全依托于企业,缺乏个人的判断,行业的大调整极有可能将个人前途葬送。无知无畏并不可取。
如果身在其中,却对行业信息不甚了解,对行业的动态漠不关心,没有用心去了解和钻研行业规律,对行业发展前景一片懵懂茫然,安然自得,随波逐流,算不上上进,更谈不上“爱”这行。
从个人角度来看,所谓“干一行,爱一行。”绝不只是坐等领导指令,做好手中的任务单就是敬业。
上面的两位同学,他们截然不同的职业生涯,正是行业与自我职业规划是否完美结合的典型案例。
职业生涯,只有做到专业,甚至顶级,才能让自己的履历发光,才能让自己价值突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