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公众号:一个旅人的自画像
周末朋友邀请我去她的新房,我注意到了书房,那里摆放着电脑,以及一个多层亚克力收纳盒,收纳盒里整齐地摆放着几套公仔,我发觉这不是第一次见过如此认真收藏公仔的人。
我的另一个相识,每当她走进商场,都会去自动售货机买盲盒,如果没有抽到自己想要的款,她还会继续买,说这件事最大的魅力在于打开盲盒的一瞬间,出门购物时,这种乐趣必不可少。这些小玩意的蔓延,让我无法做到看一眼就满不在意地走开,我需要一个理由。
这些公仔都作为玩具,设计或许别出心裁,材质或许比较讲究,能满足年轻人挑剔的胃口,但它们又不像儿时玩的那些玩具,用旧了,归宿即是垃圾桶。消费者乐意将它们放入干净整洁的收纳盒,摆在家里重要的位置,正如那位朋友,书房东西不多,公仔收纳盒异常显眼。
从实质上来说,公仔也不过是普通玩具,最终应该扔掉,当它们被郑重地收藏、摆放时,便产生了特殊的意义。
我意识到了一点,一个信佛的人可能会很谨慎地在家里摆放一尊佛像,佛像装在木盒子里,位置也比较讲究。信徒和公仔玩家倒是有一定相似性,甚至可以说,从表面做法来看,玩家们在对待公仔,和信徒对待佛像几乎一致。
可是论内涵而言,摆放佛像可能是出于寻求庇护的心理,信徒的内心充满了敬畏,他们的信仰反映出了一种精神的超越性,对佛性的虔诚给了他们宽慰。玩家们凝视自己花大价钱集齐的整套公仔,不也一样宽慰吗?玩家早已不再需要超越性,他们崇拜物质。
古代的世界言说神性,神被当做一种客观力量影响人的价值观与行为,神要求人超越自己的小我。在人类的发展中,渐渐地将那些具有超越性的事物拉下神坛。
古代的神性在语言符号的发展中贬值了,神性是深不可测的,那种无法估量超越性,本身无法被语言表达,即便用语言描述出来,拙劣的语言比起神性的深度,是相形见绌的。
语言的表达能力有限,当一个人试图描述“深不可测”的神秘事物,他一定无法穿透事实上的深刻,于是语言显得空洞,语言贬低了真实超越性,超越性本身也就贬值了。
现代时期人们不再需要和神性有连结,因为超越性贬值,神变得空洞,作用仅仅是掩饰内在人性。古代依靠客观的神维系的精神平衡被打破了,人的存在被异化主导,每个人心中的神都是他的自我,充满着分化、排斥和成为至高无上渴望。
后现代,内心的空洞继续放大,人们创造没有超越性、陷于自我的仪式,购买公仔以满足自己,向亚克力收纳盒里的公仔朝拜。商品从纯粹的物品变成了个人仪式的摆件,为自恋服务,展示自己的个人崇拜。
一个系列的公仔会有一个隐藏款,隐藏款的稀有性带来了竞争,具有赌博的性质,这样的规则大大加深了游戏的魅力。试想一个玩家展示在社交媒体上的公仔,该如何更能吸引人的目光?答案当然是隐藏款。
人们展示玩偶,就像展示自我一样,玩家希望通过隐藏来表现独特的“自我”,拥有隐藏款,就能拥有关注量,满足内心深处的自恋,这种机制驱使人花更多的钱买隐藏款,竞争创造了价值。
盲盒对于个人而言的意义,我这样理解。可是一个每到商场都会带走一个盲盒的消费者,并不乐意去探索深层次的意识。意义与选择的自由不可分割,在后现代的城市生活,人们被赋予过去不曾有的高度选择自由,但正是这种自由,让所有人充满焦虑,社会的高度流动性,迫使人卷入选择之中,自己的路径不再是被决定,人必须自己决定自己的路径,这给人无限的压力。
这种焦躁,让生活在后现代时期的人更加需要重复,重复的意思是一种个人惯例,比如每天走同一条路回家,每天回家都会打开电视机看肥皂剧。这些惯例让人产生自己似乎生来就该如此的错觉,于是从置于选择之下的焦虑中解脱。
市场营销教导人该购买什么样的商品,购买公仔成了消费者又一个惯例,即便公仔本质上只是一个普通物品。这是人顺应和容忍的策略,重复的行为代替了选择的需要,这赋予人安全感。
众多人收藏公仔,刺激从更多人的众与攀比的心理,于是当个人惯例变得受欢迎,就会像集体的仪式。一个个人主体用精致的收纳盒,有秩序地把公仔摆在里面,让外观整洁又气派,看起来非常的符合某种生活理念,这种生活理念就会产生更大的号召力,让更多的人接受这种模式,购买收纳盒放置公仔。
这些元素的吸引力更强时,也就吸引了经济市场。市场营销让公仔盲盒越来越火,便造就了集体仪式,这赋予了其中的个体一种归属感,减轻了个体的存在负担,也不在因为让人把握不到的意义而焦虑,使个体回归宁静。
公仔盲盒也许会成为更多人的习性,当一个人没有主动对比不同的习性时,可能很难看出自己的惯例存在什么问题,无法通过对比领会到购买公仔背后的意义。
当玩家们试图思考为什么有的人从不购买盲盒时,他们才能够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自己行为的内涵。个人还是需要通过接触各种选择,去思考每一种选择背后的逻辑,才能跳出自己画地自限的解释牢笼,通过可供选择性的解释来理解并寻求社会的真相
或许公仔盲盒一开始可以带给人惊喜,但过度发展成为个人惯例时,它就成为了重复行为,代替了自主的选择性,于是意味就开始消减了,进而消费者只是养成一种无意味的嗜好,并且无法感知到这种无意味。
听起来会有些可怕,但这种沉迷会让人像机器人一样行动,那时,他只是世界机械化的一部分了。我们要忠于自己具有认知的天性,当所言所行开始失去意义时,请拉响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