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3日 星期一 阴 阅读第6天
内容:第三本:《读懂儿童的思维——支持自主游戏中的游戏探索》前言、第一章:工作中活跃的大脑
这是第二次阅读《读懂儿童的思维》这本书。第一次是2024年的暑假,当时这本书正是全省大热的时候。自己阅读和和大家一起阅读其实思考的方向和对自己的要求是不一样的。24年暑假,我自己阅读这本书的时候,因为没有接触过游戏图式,也没有看过前面的认识和观察图式的两本书,所以更多关注的是什么图式?各种图示如何区分、识别。整本书看完,对于图式如何帮助孩子有所成长,对老师又有什么重要性自己其实是比较模糊的。
这次,有了前面艾莉森·高普尼克关于脑科学的《孩子如何学习》和《园丁与木匠》两本书的基础后,有跟着大家一同看游戏系列书。到了今天,再看这个这本书对于婴幼儿的游戏图式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艾莉森·高普尼克曾说,儿童远看到的、听到、感受到的和体验到的远比成人多得多。本书前言和第一章节的内容其实重点介绍了两位作者通过对幼儿游戏图式的观察、识别进而推动婴幼儿游戏的过程中的立场、感受和思考。就如作者所言,我们要成为反思性的教师,而不是直接给予,“教授”型的老师。反思性教师要不断挑战自己对儿童发展的已有认知,换一个视角去认识儿童,打破头脑中对儿童的固有看法,需要对“幼儿教育”的课程、策略及成人的作用进行深刻反思。儿童视角、儿童立场,这个口号我们喊了很多年,可是实际上我们真的做到了吗?时至今日,面对儿童的游戏,很多幼儿园其实还是处在高控的状态。视频、照片拍得很漂亮,大气,可实际上孩子只是这场戏里的“道具”。举个例子,烘焙室活动,老师教孩子们做蛋挞。一个班三十个孩子,分四批,一批打鸡蛋、一批搅拌、一批倒蛋液......每一批孩子操作的时候其余的孩子就坐在镜头拍不下的地方等着。每每看奥这种视频我就在想,这个老师知不知道开展这个活动的意义?烘焙室其实就是一个游戏场域,只不过这个游戏场域的材料和卫生环境要求更高,因为孩子们做出来的东西是可以吃的。孩子们在探索各种食材的过程中,不管是打鸡蛋、搅拌蛋液还是烘烤蛋挞的过程其实都有游戏图式在其中。我们要做的是充分地让手,让孩子自己用自己的方式来玩。无论是食材的选择还是怎么做都由孩子说了算。而不应因为担心孩子切到手、弄乱、弄脏而限定孩子做的事。
环境和材料究竟委儿童的大脑发育提供了什么?儿童能看到、听到、触摸、闻到或尝到什么?我们如何为儿童提供有趣的事情让他们参与,提供有趣的问题让他们解决?什么可以挑战儿童的身体和思维?以上种种疑惑,相信在这一系列的游戏图式书中我们都能找到答案,并且对其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期待接下来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