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绝大部分人而言,形象具体的东西总是比抽象的东西容易理解。
一幅画比一段文字更直观,而一段文字比一串数理公式更加通俗易懂。
因为形象的东西往往直接来源于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抽象的东西则是人们经过大脑深加工的产物。由于抽象比形象多了一道工序,故而与事物的直观样貌存在更大差异,理解起来相对困难。
抽象思维是一种思维形式和一种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所谓“抽象”,指的是抽走了事物的具体形象。
抽象思维就是不断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的方式来间接地概括客观现实的特征。先从事物中抽象出相关的“概念”,然后再把这些抽象的概念加工成完整的逻辑体系。
应用概念,具体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确保对事物特征的概括符合客观实际,即提出的概念要准确。
错误的概念是对客观实际的歪曲描述。在抽象思维的起步阶段就违背了客观事实,那么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必定会出错,进而导致整个逻辑体系失去应有的严密性。
二、抽象思维运用的概念应当是明确而固定的。
判断一个人的抽象思维是否符合逻辑,最主要的办法就是观察其对“概念”的运用有没有问题。
常见的错误有四个:偷换概念、缩小或扩大概念的内涵、缩小或扩大概念的外延、将两个不想干的概念生搬硬套地联系起来。
这四种错误都将导致概念摇摆不定,从根本上动摇抽象思维的逻辑基础。
三、把概念加工成逻辑体系时,不要让抽象内容变得过于空洞而不可捉摸。
抽象思维是从事物的具体特征中抽取本质属性。
科学的抽象内容反映的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与实际。
而不科学的抽象内容,往往带有强烈的臆想色彩(不符合事实的逻辑性),由于太过于空洞反而背离了客观实际的本质。
而抽象思维所构建的逻辑体系,不但能准确反映事物的本质,也可以指明人们可以利用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