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行采集:
1.亲密关系是两个人的私密关系。只要两个人都感到舒服与安全,这就是一段好的关系。
但我们对它寄予太高的期待,希望是自己在孤独时的救赎,就难免患得患失。
这时,亲密关系对人非但不是滋养,甚至会变成进一步的苛责。
2.帮助的背后有另外一层含义,就是“看低”。虽然助人者自己不这么想,但保不准接受帮助的人会这样想。
因此,不帮的意思是:“我相信你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它会让人有更多的被尊重和信任的体验,依靠自己解决问题并获得成就感——当然了,凡事不能过头。
3.帮助的另一个副作用,就是让受帮助的人背负了某种情感负担。
“不帮”还有另一个好处,就是把双方的权责分得更清晰。这也能让我们更从容和专注地面对自己的问题。
4.爱的准则四象限:
•这不应该,但我喜欢。
•这不应该,我也不喜欢。
•这应该,但我不喜欢。
•这应该,我也喜欢。
学会被别人爱和接受别人的爱也很重要。
5.秘密会蚕食一段关系。它让两个人无法开诚布公,充分交流,也让你在这段关系里倍感煎熬。
6.做出一个重大的决定,需要更多的时间思考。任何人都不能替代这个过程。
慢慢来,软弱和犹豫都没有任何问题,下决心就是需要很多时间。
7.谁也不能真的保证“永远”。一旦变成永久的承诺,约束的意义就大过了舒适和各取所需。
8.把经济独立当作规训,甚至是完美婚姻的唯一模型时,也可能是另一重束缚。
无论个体收入如何,都享有独立的权利。
9.开诚布公地向对方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感,需要对方怎么做,这在任何关系里都是最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手段。
偏偏在亲密关系里,很多人更愿意“猜”。
10.对大多数人而言,最重要的始终不是沟通的技巧,而是开口的勇气。
要想有效沟通,就不能只是改变说话的内容,还要换一种沟通的形式。
11.亲密关系之间存在奇妙的互动,两个人的行为总在互相影响。你改变了自己,就改变了你们的关系。关系变了,对方的行为也就变了。
12.家庭系统要经历六到七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亲密关系每隔几年也会蜕变与重生一次。两个人对这种变化达成共识,会更容易地适应这种生命周期的转换。
一行精华:
对亲密关系寄予太高的期待,希望是自己在孤独时的救赎,就难免患得患失。
偏偏在亲密关系里,很多人更愿意“猜”。
亲密关系之间存在奇妙的互动,两个人的行为总在互相影响。
触动,反思,改变:
不要把亲密关系过度神圣化,它也是各种人际关系中的一种,也遵循相关的基本规律,只不过我们常常爱屋及乌罢了。
作者提倡在亲密关系中,可以更“自私”一点,更“自我”一点,确实很有道理。通常来说,更苦恼的人,一般都是更看重这段亲密关系,为之付出更多的一方。
如果我们能让自己更独立一点,让自己过得更好一些,亲密关系的天平是不是会更平衡一点呢?
一直用力地维护平衡,有时候往往更容易失去平衡。
放轻松,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也让对方有机会做好TA的那一部分,反而更有助于在亲密关系中找到舒心、快乐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