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陪闺女逛了三个小时书城。
我真实地再一次感受到,踏踏实实的感觉原来这么好。享受当下,关注现在,仅仅是这样,它的力量就是无穷的。
上午到达妹妹家,十一点了闺女还在床上躺着。家里没人,姥姥姥爷送外甥女兴趣班了。
我第一反应是有点儿生气,是有点儿失望的。这是我的条件反射,这是我一直以来的惯常认知。我不可能彻底让它从我的大脑体系里消失。所以,我允许它存在。
我从卧室看了她一眼,就急着上了个厕所。但是,我能感知到我的情绪时稳定的。接着走进卧室跟闺女聊了聊天。
如果情绪暴躁,斥责,那这个聊天就不可能存在了。从聊天中明白,本周大部分作业都在学校就完成了。仅有语文作文,英语试卷和作文。明显作业不多,所以她自己不着急做。
其次,因为小姨不让玩平板了,所以,一个人在家很无聊。她自己的原话:因为躺着舒服,那就多躺一会儿了呗。
看到孩子的状态,要知道这个状态背后的原因才是父母应该做的。我们不能只是看到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就开始否定孩子的所有。因为隐藏在冰山下的巨大系统,你无从知晓,你的行动就一定是错误的。
从游戏聊到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孩子并不是痴迷游戏。只是在现实生活里,她还没有找到更有意思的事儿。
对于学习,虽有争第一的想法。但其实也很满足保持前三的现状。所以,一个学生没有了学习的任务,自然就会松懈。这是人的本性,不是错误。
父母恼怒多数都是容易把我们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孩子身上。把我们自己的期待没有预兆地放到她的肩上,然后以着这样的起点开始行动,结果就是互相的不理解导致的关系破裂
十足的耐心,真的可以等来一切想要的结果。这份耐心需要无条件的接纳。
没有起床,等来的是闺女自己说的“我啥也没做呀”的遗憾。
不着急催促,等来的是“我想买本其他文字类的书籍。”
完全满足,换来的就是晚上主动复习历史。
完全接纳,十足肯定,我等来的就是“妈妈,今儿太阳真好。我想去外面转转……”
这一切都是平时不断的说教的,一般没啥效果。
当你慢下来,充满爱意的等待时,她把一切正确的事情愉快的做到了。
这种欣喜和收获,可能只有我懂得其中的苦乐吧。
感谢自己,感谢孩子。原来放松下来,允许一切的时候,一切都那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