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昨晚睡觉前,我问儿子:“今天最开心的三件事是什么?”
儿子调皮地说,“一、没有下楼和小朋友玩;二、妈妈没和我玩棋牌游戏;三、妈妈没有陪我跳跳舞毯。”
呵,这哪里是开心的三件事,简直是控诉啊!我笑了笑,“你是在说你不开心的三件事吗?”
儿子:“嘿嘿。”
于是我说:“看来妈妈今天做的不好呀,既没有让儿子下楼玩,也没有在家陪儿子玩,妈妈明天一定改正。以后天冷不下楼玩儿的时候,妈妈就要在家陪你玩。”顺势引导:“那我们今天三件开心的事是什么呢?”每天问孩子三件开心的事,是为了激发孩子幸福和积极的能量,没想到儿子果断说:“没有。”
我微微有点不满,臭小子这么不配合,没陪玩意见就这么大吗?接着和颜悦色引导,”今天晚上乐乐得了爸爸圣诞节的大红包,我和姐姐才抢了几十块钱,可是你竟然得了100多,然后乐乐大手笔直接点了披萨外卖,你吃得很开心吧?”
“是的!”乐乐露出甜蜜的笑容,好像在回味依然留在齿边的榴莲披萨的香味。“第二件开心的事是什么呢?乐乐在学校折纸折了一个“莲花宝座”,而且还是自己创造的呢!”
乐乐迅速接话:“是呀,我本来是想折一个心形,我折了好几个之后,发现它们可以插起来,然后把它插成圆形,再折了很多,做成两个一大一小的圆形,把小圆插到大圆上,还可以伸缩,他们看了可喜欢了!”
“很羡慕你是不是?哇!乐乐太棒了!”这时乐乐躺在被窝里是一脸幸福傲骄的样子。
“那第三件开心的事呢?刚刚洗了澡很舒服是吗?”他自己不说,于是我在硬想他还有什么开心的事。
“是的,我今天还看完了《三体》的第1本呢,我同学他们都看不了《三体》,我看完就跟他们讲,他们倒是喜欢听。”
“啊,乐乐太棒了!”说到这里,三件开心的事结束,我觉得我们可以睡觉了,但看到儿子若有所思的样子,他慢悠悠地跟我说:“妈妈,我们昨天语文考试了,可是我估计我只能考88分左右。”
“为什么呢?”儿子一向成绩很好,这次怎么这么低呢?我没有生气,耐心听他,“你说'估计’,是因为还没有出来分吗?”
“是的,前天考试的,今天估计老师就判出分了吧,我自己算了算,阅读可能要扣5分,作文扣两分,还有哪里哪里要扣两分....."他自己算得很清,我就耐心听他,他接着说,”我跟你说一下阅读题啊,阅读的第2个段是这样的......"
他竟然把第2段整个复述了下来,然后说题目是怎样的,其实这个时候我有点困了,也无心听下去,我说:“没关系的儿子,等今天老师发卷子就知道分数了,然后复盘一下,我们哪里做错了,知道下回怎样做就好了。”儿子说完,卖乖地,“妈妈抱抱。”“好的,抱抱。”这个时候儿子才放心地去睡。
怪不得我问今天开心的事是什么,这小子跟我胡说一气呢,原来小人也有小烦恼啊。
02
今天早晨吃完饭送儿子上学的时候,儿子说:“妈妈,我们今天要考数学,我估计能考98分以上。”
儿子后来对自己考前的状态总是这么保底似的表现,不像以前很自信地说:“我能考100分,没问题!”我在想,是我或者是老师对他期望太高了吗?因为他是班里公认优秀的孩子,怕达不到期望所以信心不足所以导致信心不够?嗯,我要反思接下来怎么做,当时跟他说:“没关系,你认真细心些检查,把会的都做对就好啦。”他是不敢保证自己不粗心吗?这跟平常细心作业有关系了,下一步加强。
学校门口送走孩子正这么想着,碰见另外两个家长聊起来,我说今天要考数学,一位家长竟然说:“是吗?我怎么不知道?我孩子根本没跟我说,原来今天有考试!”
我赶紧说:“我也是送他的路上,他才跟我说的,反正快期末了,考试也是家常便饭了。”另一个家长说:“前天考语文了。”刚才的家长接着说:“天哪,我孩子怎么啥都没跟我说呢?!考啥我都不知道!”
是的,如果孩子不跟你说,你咋知道呢?包括我,如果孩子早晨不跟我说,我又怎知道今天考数学?孩子越来越大,小心眼越来越多,大人们每天也忙着自己的事,不跟你说你就不知道,这会越来越正常。那怎么尽可能多地了解孩子动向?
刚才那位不知道孩子考试的家长一向对孩子很严厉,想想自己,孩子为什么不跟我们说呢?和严厉有关系吗?我不由庆幸幸好昨晚和孩子聊了聊,幸好孩子说自己没考好的时候我没吵孩子,是因为这样孩子才肯跟我敞开心扉吧。作为孩子,如果面临的可能是责骂和批评,自然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真不跟你说你又何从知晓?
03
所以如何孩子才肯说?
一、每天和孩子沟通。再忙也要关注孩子,让孩子感到被关心,如果家长实在忙,总感觉没有时间和孩子聊,其实聊天不必费腾出大段时间,可以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和孩子聊,这样会养成和孩子沟通的日常习惯,比如放学接孩子的路上可以和孩子聊,而不只是个陪伴者,你一边忙着刷手机做自己的事......孩子只是无聊的跟随;你也可以在孩子睡前和孩子聊一聊,吃饭时随便聊一聊,这样才能更多了解孩子一些。
孩子大了,尤其是上了小学高年级或者初中的孩子,缺乏沟通你会感觉孩子理你越来越远,苦恼孩子和自己说不到一块了,亲子沟通只剩下生活起居或者面对分数时或晴或阴的沟通了吧。
二、和孩子沟通时注意倾听,运用同理心。尤其在孩子受挫折或者表现不好的时候,孩子需要的是认可和鼓励,家长站在孩子的立场用心体会孩子的感受,并且说出来表示理解,甚至可以说“以前我也遇到过......我当时是怎样的心情,和你一样.....”,孩子感觉被看到,你懂他,他才信任你,才会跟你有更多的交流。
三、尽量不要指责孩子,让他离你越来越远,以至于对于考试之类的事对你避而不谈。往往有些家长对孩子表现不好的时候,或打或骂或指责或埋怨,孩子自然是不想给自己惹是生非。
其实任何挫折都不是简单的原因,我们不是孩子的审核官,我们要做和孩子一起战斗的人,做给他力量的人,如果孩子遇到什么挫折,或者表现不好的时候,作为家长反思自己:“这个结果是如何产生的?我还可以怎么做孩子会更好些?......"积极主动发现自己的问题,而不是一味指责孩子的过错,这才是和孩子共同面对的态度。
所以要做让孩子信任的家长,孩子才会对你敞开心扉,每一个孩子都渴望父母的信任和无条件的爱,如何听孩子才肯说,让我们努力做一个懂孩子的爸或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