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非常简短,所以废话不多,相对于《拖延心理学》和《终结拖延症》更为通俗易懂,并且选取了一个比较新的角度来看待拖延症,实践方法上,也比较实用,其实战拖的核心无非就是在改变认知的基础上改变行为,具体操作方法看起来似乎很多,但是都是通往同一条路的。下面是这本书的读书笔记。
结构化拖延法
- 爱拖延的人极少什么都不去做,他们会做一些略微有用的事,以逃避去做那些重要的事。
- 解决方法:列个清单,把最紧急最重要的事(看似有截止期限但实际没有;看似很重要但实际不是)排在最前头,但也有一些其他值得一做的事位列其后。于是,完成后边这些任务,就变成避免去做清单上方任务的手段。
我的理解就是,你列个事务清单,然后你或多或少会去上面的一些事情。
拖延与完美主义
- 如果不去做,就不必遭受拒绝和面对挫败,如果做了,其成果似乎与我个人价值相挂钩。
- 对完美结果的幻想会导致拖延——你要为这个完美的结果做很多准备,使之成为一个艰巨复杂的任务,你去想象完成它不需要费什么力气,但是你只停留在想的阶段,然后去干别的去了。
- 解决方法:“没那么完美”也就够了,做的不够完美不等于你没价值。
待办事项清单(当日)
- 完成后打勾或者划掉会给你轻松感和成就感。
- 把大任务拆成小块,每完成一个就鼓励自己一下。
- 不是“努力让自己少拖沓一点”,而是实行一种“改善之道”,通过小小的、可执行的步骤,日积月累,取得持续不断的改进。(我的理解就是,不要把关注点放在拖延上,而是你每一个小小的行动和进步上。)
- 待办事项清单列表举例(包括“要做”和“不要做”)
- 关掉闹钟
- 别按“小睡”按钮
- 起床
- 去浴室
- 别回来躺下
- 下楼
- 煮咖啡
- 在桌子旁坐下,不要窝在沙发里
- 打开电脑
- 不要看邮件
- 不要上网乱逛
- 打开Word文档
- 找到“达米特书评”那个文件,打卡
(你觉得这个清单里,什么事情最重要?排在哪里?)
小故事:
小说家安妮拉莫特在她的《一只鸟接着一只鸟》里写道:我的哥哥10岁,他要写一份关于鸟儿的作业,他原本有三个月的时间,却一直没有动手。到了交作业的前一天……他坐在厨房的桌子前,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桌子上满是活页纸和铅笔,以及那些没拆开的讲鸟类的书。工作量太大了,他手足无措,不知该从哪里做起。父亲在他身旁坐下,搂住他的肩膀,说道:“一只鸟接着一只鸟,孩子。先从一只鸟开始,然后是下一只。”
无论面前的任务是大还是小,是罕见的难题还是日日重复的劳役,把它拆分成没那么困难的小块。一只鸟接着一只鸟,必要的话,就一个翅膀接着一个翅膀。这样一来,你的每日清单会变得相当详细。一旦完成清单开头的几项简单任务,你就会有一种流畅的成就感。
放点音乐吧
当情绪不好的时候,可以用你喜欢的、合适的音乐来帮助你度过困难的情绪起伏时期。
究竟是拖延导致了郁闷,还是郁闷导致了拖延,这个实在不好说,这两个因素总是相辅相成的。因此情绪的调整对于战拖而言是很有必要的。
我个人的理解:虽然音乐是个好方法,但每个人纾解情绪和压力的方式是不同的,管理好情绪是一项必须修炼的能力,让内心平静而稳定,才是终极解决办法。
电脑与拖延
作者在这里讲的是关于处理电邮的拖延以及被网上信息所消耗的时间黑洞。作者认为因为电邮的便捷性而导致了更多的拖延。相对于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时代,我们交流的方式目前更多的是使用即时通讯工具,很繁忙的人可能有的时候连信息都不能及时回复,过后就忘了。我觉得处理这种信息最好的方式是,看到的时候就及时回复掉。但不是时时刻刻都去检查有没有信息,或者无聊的时候去刷社交软件,而是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去做这件事情,在你专注在其它重要事情上的时候,不要因这些打扰而分心。事实上,让你在在5分钟之内必须去处理的突发紧急事情一般很少,真的很紧急的话,对方自然会打电话给你。
“平摊型”人士的呼吁
“叠放型”人和“平摊型”人:前者喜欢把东西或者要做的事情用层叠式的方法归纳放好,做好整理工作,一切井井有条。后者则喜欢把一切都摊在眼前,一眼就看到,因为收纳起来的话,他可能基本上不会再去碰触它们。
我个人认为,不管你是哪种类型的人,如果你养成了GTD里回顾的习惯,这些都无所谓,技能是可以习得的。
与敌人合作?
跟一个不拖延的搭档结伴做事,就跟定了个闹钟差不多,何时该干活用不着你操心。当然,弊端就是你要工作得更辛苦。
看到这里,我不禁想到我的时间管理打卡群,这个群的主要功能其实就是闹钟,这个闹钟跟叫你早起的闹钟一样会让你感到不是那么舒服,你要每天鞭策自己辛苦做一些不是必须的但却对你的长期发展有用的事,很多人留下来了,这很好,因为他们愿意让自己不舒服,也愿意面对自己的不完美(如没有完成任务的时候)。
额外福利
指那些可能会自动消失的任务,如情况变了,不需要做了,或者别人把它做了(因为别人等你等得不耐烦了,或者其实别人正等着你不做的机会他去做)。
这个观念也可以和GTD相结合,比如你将来可能要做的事情,在这一刻你有很强的欲望去做(比如长草买某件东西),但是过了一段间后,你就对其失去兴趣了。
还有你可以委托别人去做的事情,很多事情你不一定要亲力亲为。
因此拖延虽然不是美德,却也不是最糟糕的缺点,有的时候它也会有额外的福利。
你看拖延不顺眼?
作者认为傲慢自大的拖延者(为了证明自己不受控制来表达反抗)和结构化的拖延者是不一样的。
也许拖延会给其他人带来不便,但是我觉得其实最受影响的还是这个拖延者本人,因为后果都是由这个人承担,包括内在和外在层面。而如果你受到了合作伙伴拖延的影响,你可以理解他的拖延行为,然后去为他造成的后果做一些补救(有的时候你不得不这么做),但是之后你会判定还会不会继续和他合作。
从哲学的角度替拖延说两句&充满哲思的结语
在结尾的2个章节里,作者从哲学角度上讨论了关于时间的问题。这一刻的自我和上一刻的自我是不是同一个人?不管是与否,现在的我们还是要为过去的行为承担责任和结果,该做的事情还是得做。但是我们也不需要过于深陷过去,因为我们要明白的是,我们现在应该做什么,才能给将来的自己带来好的结果。
人是不是理性动物?你做选择和决定时,是什么在主宰你?基本上,我们是欲望、信念、冲动和心血来潮的集合体,每时每刻,各种欲望都在抢夺控制权,想要指挥我们的身体和思考过程(我想,这大概是我们要练习知行合一的原因之一)。
其实没有人会毫不拖延,比起千方百计的改掉拖延的毛病,还不如把时间和精力用在正事上,去做更加重要的事。
所以,当你很明确自己要做什么,你的内在驱动力足够时,你是没有心思考虑拖延的。
我的结语
看了好几本关于拖延症的书,其实主要不是为我自己看的,虽然我也有拖延症,但在我接触拖延症之前,我从来没意识到这是个什么问题,因为我的焦点根本就不在我拖延与否上。
之前的《终结拖延症》是纯粹的读书笔记,只概括作者的观点,而这篇《拖拉一点也无妨》的笔记是加入了一些我个人看法的,下一篇文章,我再来聊聊我自己对拖延症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