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总体是厌恶风险、追求稳定的,但总需要有一部分爱折腾、能承担的人来开辟新的资源场,这一小部分的人承受巨大的风险和打击,这小部分的绝大多数被风险和不确定击溃了,只有极其少数被命运挑选,“一将功成万骨枯”,成为登上巅峰的王者。
社会总是需要不安分者保持活力。
创业在历史上专门指打天下,比如“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是创业者拿身家性命承担风险、重组大众协作、提升生产力,总体增加生存的机会,那是九死一生的事。如今的创业虽然不至于牺牲,但本质也一样,惨烈之极,创业者就是打破社会系统的基因变异,也是社演化的关键因素。
但,绝大多数创业会失败,而且是必须失败。
基因变异本就不是常态,且只有少数会提升生物体的适应性。虽然基因变异对生物进化极为关键,但那是在大周期尺度上的衡量,绝大多数基因变异要么有害、要么无用,否则,生物进化的迭代速度或太快,也会太过剧烈。社会演化本质也是一样,看得见的表象只是5%,整个社会系统有大量看不见的隐性信息、知识、资源等其关键作用,“存在就是合理”,因为但凡存在都是激烈博弈的结果。
我们都知道世界有黑白善恶,只要有人类就不可能消除,阴阳并济是王道,更是现实,尊重现实就错不到哪去。相反,改变现实则多半会碰壁。
所以,市场看不见的手引导每个人的自利选择有利于整体福利,创业者因为自己的各种理由选择创业,本质上却是用自己承担的高风险为社会演化做贡献,逃不开的是绝大多数创业者会成为炮灰。
只有极少数创业者被运气和社会选择,然后被淘汰的累累白骨以及随之迎上的各类资源,就能获得丰厚回报。
15年双创以来,创业成为显学,是因为国运、科技、以及媒体共同创造了更多创业机会,,看上去人人都能参与,事实上机会是多了,但风险可一点都没少。
新的科技浪潮显示更强的幂律效应,赢家通吃更趋,那极少数幸运成功者的回报更多了。对于资本来说,有一个独角兽就够了,所以为了捕捉金字塔尖上的更少但回报更丰厚的机会,投资者只能也不得不把网撒得更广,看准趋势,错误远没有错过可怕。
普通人能够参与的门槛低了,成为玩家的机会是增加了,但赢在最后的机会却变小了。
历史上成功逐鹿的也分两种,除了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如朱元璋以外,还有就是本来就属于贵族,而且最终登顶者往往都是贵族的利益代言人,所以还有一类创业者是“输得起”。就像蔡崇信讲当初为什么放弃投行的高薪加入阿里巴巴初创时的草台班子,除了与马云冥冥中的际遇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出身、资历和学识让他即使创业不成也可以马上东山再起的底气。
改开40年,最初有胆大敢干的精神亡命徒,起来一大批草莽英雄,但如今出现越来越多顶级名校的毕业生,他们有人生止损线,再差也不会差到哪儿去,但可能性却是上不封顶。
放到大环境来讲,创业过程是对创业者的全方位、多维度的考验,眼界、见识、能力都会有多维的提升,即使创业失败,回归“正常”职业生涯,同样有机会,甚至有更好的机会。
当然每个人有自己的资源禀赋,对于大众来说,还是风报比的问题,如果不是无路可走,也非创业风险有保底,还是不要跟风创业,尤其是不要学人辍学创业,牺牲自己造福社会的事,是有基因传承的。
20年代,不少伙伴正迷茫,创业到底是不是可行,绝大多数人是不适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