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月我们的读书任务是《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基础课程纲要》。琐杂的家务之后,捧起书,静静的翻阅,时而批注标记,一番下来,对语文教学,乃至对教育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忽然有一种别开洞天般的感觉。今天我重点谈一谈阅读《课标》的认识。
课标虽然页码不多,但从语文的课程性质,到总目标,到学段目标,再到实施建议,全面的给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个纲领,这是标准,这是纲。关于语文课程的性质,此时我清楚了课标的界定“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句话就规定了,语文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或者说核心目标,就应该是培养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而学习语言文字是语文课程的独当任务。所以我觉得,凡事没有语言文字学习的语文课,都是非语文课。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决定了语文教学不能是单一的读读课文,写写生字,写写习作,它应该是和其他学科或者说技能融合的一种综合性课程,比如说音乐,绘画等。而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的特点,又决定了学习语文不能以老师的教来取代学生的学,学生必须靠自己读、思、写,组织等形式来亲自参与学习语文的过程,体验学语文的过程。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其实我个人的看法是,语文教学更应该注重的是工具性,因为我觉得做好工具性,才能关注到人文性,换句话说,如果不重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只抓人文性,那只能是舍本逐末,南辕北辙。所以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既要注重语文课程对学生实际的语言文字方面的工具性的帮助,也要关注作为语文学科承担的育人功能。
语文课程的四大理念要求我们在课程观、学生观、课堂观上,都应该和以前相比有所变化。比如说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标强调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说,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儿,要学要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而教师呢只是起一个组织参与的功能。再比如说,课堂的变化,新课程强调,语文课堂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学方式方面,教学空间方面都要做到开放。也就是说,要开发和利用语文教育资源,构建语文教学的大课堂,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活动,只有开放了,课程才会更有活力。
新课程总目标一共有十条,这十条呢都是基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它可以理解为三个维度,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这三个维度下,我们第四学段的目标也分成五个板块。每一板块都具体明确清晰。总之,我们把这些目标装在心中,每一册教材,每一篇课文,每一个课堂都有了航标。
有人说遇见是一种美丽的修行,这个暑假我与课标相遇相识,对于站在语文教育边缘的一个我来说,是一场美到瑰丽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