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就像调皮的小马驹,一眨眼功夫,就奔了老远。距离林洋初到急诊,己经半年过去了。
按安南县人民医院的常规,林洋得去进修了。
进修地点定为洛州市中心医院医院急诊科。
林洋一行有四个人,包括心内科、重症医学科、老年病科,她是组长,负责这一行人的日常事务联络。
洛州市中心医院,在安南县所在地区,是比较有名的医院,其急诊力量在全国也有一定影响力。本来对于林洋来说,有这样的学习机会,是她梦寐比求的。但是这次是进修急救护理管理,而不是她早己顺手的手术室护理,难免有些失落,而且进修了急救,意味着在相当长的一段日子,自已得继续干下去。
想到这个,林洋远不如十年前赴省城进修手术室护理那么踊跃,但这是院方要求,也是自已同意的,不能弄砸,更不能拒绝,回来后,先认真干上一段时间再说吧!
纵使有些不情愿,但林洋骨子里深藏的自律,会将她按在这个岗位上认真做下去,也许,这就是她的宿命。
每个人,都会面对不喜欢的事情,拥有把不喜欢的事情做好的能力,是一名成熟的职业人的基本素质。
第一天报道,林洋来到护理部,正逢早上开例会,她站在门口等待了一会儿,所幸,很快会议就结束了。
林洋领好进修胸牌,拿到进修生宿舍入住的便条,护理部这边的手续就算办完了。
洛州市急诊科,位于门诊部大楼旁,并挂牌胸痛中心。洛州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一百多名护士,数十位医生。在这里,院前急救、院内抢救、急诊手术、危重病监护、急诊内外科病房环环相扣,打造成为五位一体的“五分钟生命急救链”,依靠先进的急救理念和急救平台,与死神争夺时间,为生命赢得希望。
从“5分钟生命链”名称就可以看出,与大家所熟知的急诊科不同,这个学科是由传统科室中的急诊专业和危重症专业整合而成,将以往的单兵种作战改为多兵种立体全方位作战,对急、危、重病人实行一站式无中转急救医疗服务,最大限度地抢救患者生命。
林洋此行进修的目的,主要是了解熟悉所有班次,观察学习上级医院护士长管理经验,了解各个分区布置及运行情况。
洛州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丁主任,是洛州有名的急诊专家,市急诊协会的主任委员,一等一的专家,林洋久闻大名,见了面有些紧张,丁主任却很热情,与林洋聊了聊安南县人民医院急诊科的一些状况,使她缓解了不少紧张。
由于安南县人民医院转诊急危重症病人较多,两家医院急诊科在工作中多有接触,丁主任特地给林洋介绍了目前急诊科的现状,尤其是在实施了“5分钟生命链”后带来的一系列变化。
“我们已经建成院前急救-院内抢救-重症医学科多学科联合会诊的急救新模式。这也是当今国际上很多国家在努力组建的新型急诊医疗系统,称为急诊医疗体系(EMSS)。”
丁主任介绍,这个体系就是把抢救通道延伸至患者发病的始末,急诊科、ICU、胸痛中心、杂交手术室、各临床科室、辅助科室等部门参与到体系中,结成一个科学有效救援链条,共同保障患者最大安全。
洛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长方慧,年纪跟林洋差不多,却已经是当地有名的护理管理专家,不仅是市急诊护理学会的主任委员,还在当地医学院护理系担任主要教学任务。
“林护士长,这次来对进修是怎么安排的啊?”方慧一下子就说到了林洋关心的话题上。
"哦,护士长,我这次来想转转急诊科的各个分区,转完后如果有时间,就到门诊输液室转转。”林洋把自己的想法简洁地跟方慧做了个汇报。
方慧有一丝意外,县市区来的护士长,多半是跟着自己学学管理,很少有护士长主动申请熟悉分区班次的,这就意味着她要跟班,这可并不轻松啊。
但方慧没有多说,她选择了尊重林洋的选择:“好的,欢迎欢迎,希望共事愉快。”
方慧带着林洋离开了护士长办公室,径直到了观察室,把她交给了主班李大姐。
林洋要熟悉的分区包括观察室、换药室、院前急救、调度指挥台、抢救室、EICU。因时间有限,急诊内科,外科病房和分诊台林洋就没专门时间转了,只能利用休息时间了解了。
在这些分区里,根据安南县人民医院急诊科现状,林洋的重心放在院前急救等部分,即院前急救、抢救室、指挥调度。
而院前急救,一共有二十位护士,八位医生,五名司机,分成4个组,每组由一名医生担任组长。每天固定四线车,若有长途转运视情形临时调派车辆。
这是什么急救模式?林洋迫不及待好地想了解,而很快,林洋就充分见识了所谓的“5分钟生命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