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关于我与文学之间多年来的爱恨情仇,大概可以用这句话来形容吧。
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喜欢上文字的,或许是从小学学习语文开始,那时年幼懵懂,尚不知何谓文学,也谈不上喜欢语文和文字,只当它是一门课程,和数学一样,没有其他的意义,经常有些课文需要背诵,一般是老师讲到哪篇课文就要把它背下来,而我,经常和老师“比赛”,老师还没上过的课文我已经能熟练背诵。小学时关于语文最让人头疼的记忆便是假期写日记的作业了吧,老师要求每天都要写,但大部分的日子都平淡且相似,可以在沙发上趴上大半天,像夏日午后在家门口慵懒蜷缩的猫儿,偶尔唤一两声,晃动一下尾巴,在明朗的日光下静静感受拂过每一根毛发的清风;也可以和小伙伴玩儿游戏玩上一整天,笑着,闹着,为那在大人世界里不值一提的输赢而计较,甚至赌气,两三天互不理睬。虽然那时候不喜欢写日记,但对于平时直接背诵模范作文考试时直接默写的我们来说,日记算得上原创作品了,而我第一份被老师夸奖的原创作品便是一篇日记,现在只大概记得一些内容,只有短短几行字。
初中开始意识到语文不仅是一门课程,开始慢慢地走近文学,虽然知识浅薄而无知,不知其中门路,但已识得其中滋味,就此一头栽进里头。我初中的语文老师是一位中年妇女,身材瘦小,却自带一股气势,曾有同学玩笑说不敢正面走向她,她走路的时候真的很有气场,一如她的字,正楷字正端方,笔锋凌厉。她让我们写一篇随笔,每两周写一篇作文,不再像小学那样抄模范作文,而是完全原创地去写。这算是一个悲喜参半的任务吧,有时候令人头疼,有时候又欣喜于自己写出来的东西,即便写得不怎么样,但就是喜欢文字静静在笔下流淌、万千思绪化成字句寄于纸上的时光。那时候最常写抒情叙事的文章,无意中总描出一种浅淡的悲伤的底色,写孩提趣事,写父母亲情,同学友情,悲欢喜怒,也有师生故事,但……除了感恩还不太敢写其他的师生故事内容,毕竟是要给老师看的。总之偏向于煽情类。
高中语文是一门大科目,由不得你不喜欢不上心,从文本阅读分析到诗词歌赋再到语言词句、作文写作……每一个版块都是一截分数,无数的练习让我们越来越熟悉答题的技巧和模式,可是有时候又有些厌烦那些技巧和模式,不知天高地厚地认为,文学应该是感性的,不能被束缚的,没有标准答案的,怎么能为了分数而按照固化的思路去思考和分析呢?还总会想起那个故事,有一个作家写以自己创作的文学文本为基础的题目时,他的答案居然和给出的答案相差甚远,难道连作者都不能理解自己的创作意图吗?最让人头疼的大概是作文了吧,高中以议论文为主,重逻辑说理,兼重文采,或许我偏向于感性理解,可以凭语感去做文学文本阅读和分析,代入情境体会诗人、词人的表达的感情,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有时候却不能根据作文题目准确立意,写出一篇有理有据的议论文,高考时还在担心自己写不完作文,不仅使学业受挫,又怎么面对心中深藏的对于文学的小小执着和骄傲,只怕梦中惊坐起,惊忆高考未竟文。但即便如此,我对于高中语文还是爱恨交织的,痛并快乐着,即便有时候分数不太理想,但还是喜欢从文学文本里了解传统印记和现代风光,探寻诗词歌赋的魅力,瞻仰文学大家的风流风华,收集或精美或素雅、或浅显或精深的词语句段、名人名言,为了分数,也不仅为了分数。曾在语文老师的欣赏之列“我们班卧虎臧龙”,也得到过他“怎么就没有把内在转化为分数”的无奈叹息。那时候喜欢的是写时评和日记,时评一般根据社会热点来写,总想在正能量的大导向下用最浓烈的笔墨和最深刻的目光揭开表象,探求其本质,激浊扬清,带着年少的轻狂意气。也喜欢在诗词歌赋和文言文了解传统文学文化只是,体会作者的心路历程,将感触放得细腻,让自己代入人物的内心。或许文字尚且不能表达出这种心情,但那时候,心里糅杂着一种“上可横刀立马,下可人间风月”的壮烈与小意,住着一个笔墨渲染的江湖。
令人遗憾的是,我的专业和文学、语言、文字的关系并不大,甚至和妙手著文章的新闻专业也没有什么关系,但一直割舍不掉与文字的联系和对它的莫名执着,这也是我在校报待了两年,又在简书上发一下随笔最大的原因。文人大多都有一份清高傲气或一杆风骨,与文字打交道的人也大多怀着一份骄傲,笔者尽管喜欢和执着,但毕竟不是科班出身,自知知识浅薄,无所成就,不敢过多谈起文学,也明白有太多太多专业的人比我更热爱、更执着于文字,其实我的这份喜欢和执着并没有什么特殊的,但还是时不时地忍不住写一些东西,不为别的,有感而发罢了,文中的“我”不一定是我,可能是身边的朋友或社会上听闻的故事,人生百态,世事无常,此时的“我”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成为那时的TA,那时的TA或许是曾经的你、未来的你,行世路,只想停一停,听听说出口的话或藏在心里的声音,记昨日书,绘今时境,思来日景,有兴致有时间便写写,不一定是出于什么目的,有感而发罢了。文字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栖息之地,自己的文字、别人的文字都是如此,若有若无又不可无,在快节奏的生活中熨帖着人心,承载着一些不必不可不想不一定要说出口的话。若读者们觉着笔者的故事讲得还行,不至于折辱了这些文字,浪费了时间,便也是好的。若想踩一踩,还恕笔者浅薄无知,请多担待,看过便忘了罢。
《菜根谭》中有言:“交友须带三分侠气,做人要存一点素心。”此处江湖不甚大,着笔走墨,素心侠气,不问来处,去往星河万里,自有你我他的山川河流,快意恩仇。只愿文有风骨,人有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