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知道你的生命无法永生的时候
你就再也不能去过那种庸庸碌碌的日子
很早就在豆瓣上知道了这样一部纪录电影,但纪录片一般很少会在影院上线,更何况这是一部非常小众的电影,原本不抱有太大的希望能在影院看到。
好在宁波民间的组织异常热情,自发联系影院并安排这场众包放映会,感谢无中生有创业咖啡,枫林晚书店以及WE+联合创业咖啡等等,让我们这些追随小众,追随特别的人们可以享受这样一部如清流般的电影。
纪录片的拍摄跨度时间长,也异常艰苦,不同于商业片可以大量的依托广告植入来获得融资和宣传推广,纪录片几乎不会在影院出现,人们知晓的也只是一些国家地理所拍摄的纪录片。但这个世界上仍有人会做些与众不同的事情,不会为了讨好观众的喜好而拍摄,不会因为各种外界因素而放弃,而是保持着原初的心,去做自己热爱的事情。
比如:施秋荣、胡弦夫妻一起拍摄的这部纪录片——《内心引力》
这是一部关于7个创业者的纪录电影,里面没有任何一款处于互联网风口端的产品,也没有浮夸的融资,更没有去大肆宣传这些产品。而是去倾听创始人的初心,也许我们中大多数都不是创业者,但我们能从别人的故事里寻找属于自己的身影。
对于喜欢关注原创视频的人们来说,对这几个国内的独立品牌都会有所耳闻。
先锋书店创始人钱小华
雕刻时光咖啡创始人庄崧冽
Solife家居创始人吴永红
医生集团创始人张强
班夫电影节中国区创始人Tina
据说,互联网时代,从来就没有怀才不遇这一说法,到处都是机会。于是乎,创业成为了当下的一股新的潮流,有人说,大学生现在毕业都不做简历,改做商业计划书了,人手一份PPT找天使,闯江湖。也许这只是一个玩笑,但也指出了当下环境的一些浮躁。
“你如果是生意人,不可能这么选”
这是当地村民给把文翰说的一段话,为了可以获得最新鲜最优质的食材,把文翰对待挑选食材的达到了近乎变态的地步,为了获得最好的笋尖,他甚至要村民陪他一起摸进深山中寻找。以致于,村民以为他是来搞新闻调查,而不是传统的商人。
把文翰说:“我就是要挑最好的食材,保证品质才是第一位的”。为了证明自己,他掏出身份证让人家验证“把文翰”的真假。或许看起来很假,但把文翰却在认真专注的做一件事。
这里的村民,靠山吃山,靠水喝水
这些食材也未必能给这些深山中的村民带来多少财富
但却可以慢慢打开与外面世界的通路
也消除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咖啡有什么好吃的?”
“我之前说咖啡不好吃,但我今天吃了两杯了”
钱小华可能是大家最熟悉的一位,即便你不认识他,但一定知道先锋书店,可谓是中国文艺空间的一面旗帜了。而这次钱小华选择了一处徽州的旧祠堂来改造,并命名——碧山书局,把隔壁的牛圈改造成了咖啡馆。
作为一个外来者,他很难融入进村庄中,这里的人们世世代代都生活在这里,不希望被异乡人打扰,甚至排斥着这些商人的介入。不过,在房屋改造期间,村民们还是无私的前来帮助。钱小华也憨厚的啃着玉米对已是白发的老人们说:“开业来喝咖啡啊” “免费的?” “对!免费的”。
正式开业的那一天,他兑现了自己的承诺,村民可以免费喝咖啡,这里的有些人可能一辈子都不会走出脚下的这块徽州土地。也对这样一个突然出现的书店和咖啡馆满是好奇。
最让我感动的是,钱小华在书店保留了大量的徽州书籍,有些已经是残缺的,并且墙上挂的都是当地村民的照片,村民看到自己的照片也不禁害羞起来。一个大妈笑着对小华说:“我之前说咖啡不好吃,但我今天吃了两杯了”。
钱小华在这里找了一个哑巴师傅为他理发
他说
其实我们都一样
靠手艺吃饭的人
村民们可能贫穷
没什么文化水平
但不代表
他们没有接触、欣赏文化和艺术的权利
当年盛极一时的徽州文化
现在却鲜有人知
他希望里面的人知道
外面的人也可以知道
“创造力不一定是制造出新的东西
也可以是发现一些本来就有的美好”
吴永红,Solife 家居创始人,辞职后迷上了旧家具,并将这些旧家居通过改造融入到我们的生活空间中。
哪怕只是给山区的孩子做一批课桌,都不惜跑到印尼亲自选材,设计,监督,并不断改良,增加友好性。只是“希望山区的贫困孩子也能用上好品质的课桌椅”。
他说:“木头是有温度的,不同于石头,钢铁的冰冷,它的触感是很温暖的,带有大自然的温度,再到后来,就会有一种情绪,觉得万物有灵,我不可能再去砍一棵树了”。
快节奏的生活仍有人会选择慢
敲敲打打
仔细端详
保持着一个匠者的姿态
人们会说,山区的孩子不懂艺术
但是正因为他们的淳朴
反而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和认知
“我不希望我的故事很苍白。”
医生,可能是印象中我们最羡慕的职业之一,稳定的收入和受人尊敬的目光,在温暖的体制里舒服的活着,但张强选择出走,只因他想做一名“纯粹的医生”,希望可以用平台来改变一些体制下不合理的现象。
但突破体制,比突破自我更难,各类的条条框框和投资人直接泼下的冷水,让张强的创业道路异常艰难。
在他父亲的坟前,他说了这样一段话:
我是个医生
经历过无数生死
已经习惯了
我也知道我有一天一定会死
也许再过几十年
我就会和爸爸在世界的另一边相见。
那个时候
我想和他讲讲我的故事
我唯一的希望就是
我的故事不要太苍白
“这样的小众
也会慢慢变成大众。”
当传统零售业受到互联网的冲击,毛继鸿,选择了做更多关于文化有关的事情。他说:“当人们走出公寓,写字楼和网络世界以后,在城市的另一个地方,会有一个空间,让他们可以真实的交流与邂逅”。
“方所”正式在不断探索中为人们打造出的一个城市中的“文化客厅”。
“向往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
不后悔,无怨无悔”
整部纪录片里留下印象最深的还是张老大,如果庄崧冽没有遇见张老大,可能不会如此地坚定自己的信念。
张老大,守护着云南西双版纳的一片咖啡豆田地
培育三年,移植三年,又栽培了四年
结果碰上了霜冻...
尽管还是很伤感
但张老大更多的是积极与乐观
因为,这里的每一块田地都是他的希望
庄崧冽喊他“咖啡教父”
其实他的收成并不是很好
但任何一件事坚持做下去都是伟大的
即便早已步入中年,但张老大仍像个孩子一样耿直
“我只想守住这片咖啡田。咖啡,我的梦”。
Tina(班夫山地电影节中国区创始人)在片中说了这样一段话:
“人的一生就算很长寿,你能够真的去做你喜欢的事情的时间其实并不多。如果你不喜欢,就不值得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上面。所以,你一定要选择你喜欢的地方,和你喜欢的人在一起,做自己喜欢的事,这包括爱好,爱人,也包括事业。”
把喜欢的事情做到极致
这件事并不容易
但你要相信
因为有一种魔力
它叫做“内心引力”
PS:非常感谢施导演为我们带来这样一部很棒的作品,也很幸运今天可以在现场隔空和导演进行互动对话。小众电影的魅力在于它可以感化一些人,再由一些人影响更多的人。这个时代,需要一些特别的东西来触动我们的灵魂。
我们用了18个月,跑了5个国家,20多个城市,带回8万多G素材,在剪辑台前磨了2年,交出了这么一部讲述7位独立品牌创始人的故事——《内心引力》。这个过程,也是我们跟着自己的“内心引力”,一边较劲一边朝前走的过程。我们记录故事,这些故事也反过来给我们力量,让我们坚持到最后。
《内心引力》不是成功学鸡汤,它就是一群人做自己想要做的事,和你我一样,生活着,热爱着,挣扎着。看电影最终都是在看自己,如果你有被打动,那也许就是内心引力的作用。
施秋荣 胡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