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间蜿蜒几十公里,放眼望去都是山。高低起伏,浓淡相间,宛如一副山水画。
我在山沟里呆了十几年,考进了县城的中学,考进外省的大学,走进了大都市的高楼大厦。
工作十来年,整天忙忙碌碌,却总觉得前路很迷茫。整天对着灰蒙蒙的天、冷冰冰的楼还有那真真假假的网络,有时候不免会想起家乡的青山绿水还有那整天忙碌的父老乡亲。
开春请了几天假,回家探望父母,汽车越过一道山梁,眼前豁然开朗,山下就是生活过三年的县城。但眼前的县城已经不是记忆中的样子了。
在我的记忆里,也就是两横一竖三条街,街道窄房子也矮树也多。每天早读,总是伴着鸡鸣狗吠开始。早读完,跑到食堂买上两个烧饼再跑回来上第一节课。
现在,印入我眼帘的,是一个发展中的现代化城市。宽阔的城市广场,周围矗立着十几幢高楼大厦。四五条宽阔的水泥路,以广场为中心,向四周延伸。路两旁是一排排新建的高高在上大楼。白云的间隙,隐隐约约露出些青山。
走到广场中央,想好好打量一下这座新城市,却被一位老人吸引住了。老人身着长袍满头白发,面前撑着画架,正专注地在画上涂抹着。
夕阳穿过远山,穿过高楼,落在老人的身上,泛起一层淡淡的金黄。
看老人如此专注,我不忍打扰,就默默地站在一旁看着他画画。
画的内容很奇怪—苍松挺立,绿水环绕,茅舍伊然。
我望望四周,却是高楼耸立,车水马龙,他的画与四周环境迥然不同。
老人有时抬头看看高楼,低头画一棵古树;有时候对着柏油路凝视良久,又在河面上描上几圈涟漪;有时候观察匆匆的路人,又在田间填上几个农夫……
良久,老人搁下笔,退后两步,欣赏自己的作品。只见田间阡陌交通,河面白鹭翻飞。一叶鱼舟,漂于青山碧水之间。船尾立一老人,清衣白发,弯腰摇橹,水波微起,游鱼相伴。船头坐一老妇,红裙青丝,手挽竹篮,篮中红荷初绽,娇艳欲滴。
仔细一看那老人的衣着神态,赫然就是画家自己。
老人家,你画的是……看到眼前的画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老人说:“我画的就是这里。”他在稻田旁添上一颗桃树,“几十年了,变化太大,有些东西都记不清了只能靠想象了。”
“那画里的人……”我迟疑了一下。
“划船的是我,摘花的是我的妻子,田埂上牵牛的人是罩着你的样子画的。”老人笑了笑,“我妻子一直很向往这样的田园生活,但是直到去世都……我现在带她回来了,可惜家乡
变了……”
“我也好几年没回来了,变化太大了!”我看着眼前的大厦,“整天对着灰蒙蒙的天,冷冰冰的楼,挺怀念家乡的山水,可现在……”
社会总是要发展的嘛!老人开始收拾画架,不过……
“总是破坏了才知道补救!我指指周围,你看这小小的山城还在扩张。”是该觉醒了!画家抬起头,背着画架,慢慢远去了。
天色尚明,去广场中心大厦看看,给父母买的东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