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股权之王成长史——《资本之王》读后
《资本之王》讲述了全球私募股权之王黑石公司的精彩成长史,揭秘了私募股权这个看上去有些神秘的行业,以更深入地了解华尔街的金融发展史。这是一本讲述全球私募股权之王黑石公司精彩成长史的书,揭秘私募股权行业,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华尔街的金融发展史。作者戴维·凯里,《生意》杂志资深作家,曾经为《财富》《机构投资者》等杂志撰稿,有20多年私募行业的报道经验。约翰·莫里斯,《道琼斯投资银行家》杂志编辑,哈佛大学法理学博士。
黑石的创始人彼得森和施瓦茨曼,都曾在华尔街著名投行雷曼兄弟公司工作。20世纪八十年代初,雷曼兄弟因为经济衰退和交易失误,处在倒闭边缘。后来公司虽然脱离险境,却又陷入了内部争斗的旋涡。这让彼得森和施瓦茨曼感到很厌倦,决定脱离雷曼单干。于是,在1985年,他们以40万美元的资金起步,成立了黑石公司。
大投行一般会把产品线拉得很长,但是黑石公司不想这么干,他们想专注做一件事情,那就是私募股权投资。为什么彼得森和施瓦茨曼在决定创业的时候,会选择这门生意呢?一方面,是因为他们两人对此都很感兴趣,长期在投资银行业摸爬滚打,对于并购也很熟悉。而另一方面更加重要,在那个时代,股权并购已经成为了华尔街发展最快、最引人注目的生意之一。可以说,黑石的成立,抓住了华尔街的大趋势。
开始,黑石只能帮客户做一些并购咨询业务,第一笔生意只挣了5万美元的辛苦钱。不过两人并没有气馁,他们给黑石设立了一个宏伟的目标,要募集10亿美元的投资基金。在找项目和找钱的问题上,彼得森和施瓦茨曼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优势。两人之中,彼得森年长一些,他曾经担任过尼克松政府的商业部长。在雷曼兄弟时,他做过 CEO,是施瓦茨曼的上级。彼得森老谋深算,人脉深厚,在政界商界有着强大的关系网。施瓦茨曼则年富力强,在寻求并购标的、评估标的价值、把握脱手变现时机等方面有很强的专业能力,在公司的管理上也很有想法。两人优势互补,彼得森把握战略方向,负责为公司找钱,同时寻找项目线索,运用自己的人脉优势牵线搭桥;施瓦茨曼则负责项目的具体筛选和评估,直接操盘项目。这对黄金组合,使黑石这家小公司一成立就具备了很高的起点。
1988年,美国钢铁集团打算将旗下陷入困境的运输业务打包出售,黑石判断运输行业不久后将复苏,自己拿出1千多万美元,然后从银行那里得到了6亿美元的融资,完成了这次收购。很快行业就开始复苏了。两年之后黑石就已经拿到4倍收益。到2003年将股份全部卖光的时候,黑石和它的投资者,获得的收益达到了惊人的25倍,年平均收益率也达到了130%。这笔生意,也就成为了黑石早期的经典战例,也成了黑石吸引客户的金字招牌。
黑石的独门秘籍概括起来,至少有三点值得注意。一是谨慎的经营风格,二是独特的分支机构合伙运营模式,三是强大的并购资产增值能力。并购投资这门生意,很多时候是需要大胆决断的,甚至带一点赌博色彩,你得相信自己出手购买的股权,将来一定会大幅增值。作为行业王者,黑石当然不会缺少该出手时就出手的魄力。不过,就行业的总体情况来看,特别是与更加激进的同行们相比,黑石的风格还是明显偏谨慎的。
黑石不喜欢跟风,不喜欢追逐热点,它选择投资的产业,像酒店、旅游、食品、化工等等,很多看上去都不那么时髦。这是因为黑石觉得,那些最新最热的行业,要么方向未定,有可能昙花一现;要么追捧机构太多,导致购买股权的价格被炒得太高,很可能已经透支了未来的涨幅。所以,对这些行业保持一定的距离,虽然有可能丧失暴涨的机会,但也能够规避暴跌的风险。
黑石在私募行业,首创了一种与员工合伙控制分支机构的全新模式。众所周知,金融业靠的是人。私募股权投资并购这种商业模式,对顶尖人才的依赖性更大。所以,为了吸引和留住顶尖人才,大家使出了浑身解数。对于真正的牛人,工资奖金肯定是不够的,不足以将他们和公司捆绑到一起。行业里比较常见的做法,是将公司的股份分给牛人,形成合伙人管理公司的架构。但是,这样做也会造成公司控制权分散的问题。而且牛人多了之后,股份如何分配是个难题,一不小心就会引发内斗。
作为私募股权机构,要成为资本之王,归根结底要靠能力,要靠在并购交易中挣到真金白银的真本领。私募股权机构要成功靠什么?一是找钱的能力,包括吸引客户投资,募集投资基金,并在具体项目中通过杠杆吸收其他资金支持。二是选取潜力投资目标,完成并购投资交易的能力。三是挑选合适时机与合适方式,出手变现、落袋为安的能力。
私募股权机构虽然有的时候要对目标公司的业务和员工进行调整,看似冷酷无情,但归根结底,私募股权机构调整的目的,是要让目标公司得到市场更多的认可,才能在出手时卖个好价钱。下一个买家也不是傻子,如果他愿意出更多的钱接手公司,就说明先前那些看似冷酷的调整,对公司是有帮助的。做一笔收购,帮一家公司,这样积累下来,也就帮助了整个经济的发展。而私募股权机构帮助那些价值低估的公司得到更多认可,也是在为经济体系创造价值。只要符合法律的规定,就没必要去做道德谴责。
从私募股权投资发展的历史来看,在早期阶段,确实快进快出的情况比较多,敌意收购的情况比较多,将原管理层全部无情裁掉的情况也比较多。但是,黑石一开始就定下了避免敌意收购的原则,并且在行业内引领了善意收购的新潮流。在善意收购的模式下,私募股权机构注重与目标企业原股东和管理层的友好协商,争取支持。在收购完成之后,一般会保留大部分管理人员,还会运用自己的专业能力帮助目标企业改进经营管理,实现价值增长,甚至还会将自身掌握的产业和财务资源注入目标企业。
正是因为有黑石这样的玩家,倾向于善意收购,并且有能力帮助目标企业实现价值增长,私募股权这个行业并不是魔鬼。它对于企业发展,对于经济发展来说,是有价值、有贡献的。黑石和私募股权行业,虽然经历了金融危机的打击,但长远来看,它们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