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科开始养成的习惯,找书,能不看中国作者写的书,就不看中国作者写的。一定要看,也得是民国往前找找,最不济也得找找台湾作家写的。
没仔细数过,这些年读的书加起来,觉得这规律依然成立。不是说写的不好,而是真的很多书要么为了装逼,说了一大堆空话。要么就是把国外的多本书观点抄抄,写了个大合集。在国内找本写的有深度的书,就跟在沙子中淘金一样,难度太高。所以宁愿敬而远之。大概中国人最擅长的是归纳总结吧。想想我自己的毕业论文,我也就释然了。因为我不也是酱紫的嘛。
首先,先向各位作者道歉。你们在中华大地上,写的已经是出类拔萃了。深受广大豆瓣读者喜爱,平均得分4颗星以上。所以,你们写的很好,但是我依然觉得不值得看,就是酱紫任性。
第一本书 知乎大神 采铜的《精进》
首先,检讨。这本书读了31%我就扔了。大神你真的很博学,但是你丫老实说,是不是把很多国外的作者的书搬过来了。
作者借鉴很多国外的心理学上的观点也无可厚非。但是,老实说,整本书给人的感觉就是各种繁杂的观点堆积在一起,缺乏整合。涉及的观点和想法很多,但是浅尝而已。所以,像科普励志书籍。
**第二本 万维钢 《万万没想到 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
万老师,把抄的书名都写在上面的也是蛮佩服您的勇气。
哈哈,抄的最多的就是您提的最多的《思考 快与慢》
可能是我对这本书的期望太高。作为一个文科生,真想去了解下理科生的思维是啥样的。是不是以构建数据框架来分析世界。结果……怎么讲,这本书改成一个理科男的世界观更合适吧。
**第三本 刻意练习
文案做的真不错。想要学习如何成功,需要刻意练习。看了一圈整书,要么就是玄而又玄的,要么就是说必须是能够有衡量标准以及通过时间能提高的。总结下,适用范围就是可以竞赛类的或者是手艺活嘛。
要是想提高自己专业素质,比如金融,会计诸如此类看来是帮不上忙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