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红楼梦群里,梅美生活姐姐给我们布置了前言的作业,是关于以下几个问题的内容,我试着去寻找答案,主要是为了学习,在此与大家分享,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探讨。
一、关于作者曹雪芹的生卒年的说法
(一):曹雪芹的生年
关于曹雪芹的生年问题,现在主要有五种说法:
①认为曹雪芹生于康熙五十年,即1711年。
此说的根据是张元章作于康熙五十年的一首诗。诗题为《闻曹荔轩银台得孙却寄兼送入都》,诗曰:
天上惊传降石麟,先生谒帝戒慈辰。
俶装继相萧为侣,取印提戈彬作伦。
书带小同开叶细,凤毛灵运出池新。
归时汤饼应招我,祖砚传看入座宾。
张云章(1648年——1726年)字汉瞻,号朴村。江苏嘉定人,早年曾入国子监为太学生。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应召入苏州织造李煦幕僚。曾经献诗曹寅表示仰慕之情。康熙五十年十一月,张云章应曹寅之邀赴扬州两淮巡盐监察御史公署面晤曹寅。恰逢曹寅正筹划赴京述职事宜,这时突然从北京传来喜讯,报之曹颙在京得子,张云章便写诗祝贺。
②认为曹雪芹生于康熙五十四年,即1715年。
此说的最早提出者是 胡适先生,其根据是曹雪芹应是曹颙的遗腹子,而曹颙死于康熙五十三年,又根据张宜泉的诗注“年未五旬而卒”推之便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一说法现在被广大的学者和读者所接受。
③认为曹雪芹生于康熙五十五年,即1716年。
④认为曹雪芹生于康熙五十九年或六十年,即1720年或1721年间。此两说的证据略显单薄,很少被研究者们认同。
⑤认为曹雪芹生于雍正二年,即1724年。
我读的这个版本编者偏向于第②和第⑤的观点。
(二):曹雪芹的卒年
对于曹雪芹的卒年,现也有以下说法,主要是“壬午说”和“癸未说”。
①所谓“壬午说”是指曹雪芹卒于1763年2月1日。
此说的最早提出者是胡适先生,他在1927年得到了《红楼梦》的甲戌本,在书的第一回有一条脂批:
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尝哭芹,泪亦待尽。每意寻青埂峰,再问石兄,余不遇癞头和尚何,怅怅。
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本,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甲午八日泪笔。
从而作出了推断:“曹雪芹死于壬午除夕,次日即是癸未,次年才是甲申。”
②所谓“癸未说”是指曹雪芹卒于乾隆二十八年癸未除夕,即公元1764年2月1日。
此说的最早提出者是周汝昌先生,他的依据是《懋斋诗钞》。
③认为是公元1764年初春(乾隆二十九年甲申岁首)。
学者们大都是根据卒年来推定生年的,目前生卒年的争议依然很大。
二、曹颙(yong)与曹頫(fu)的关系
首先,曹雪芹的祖父是曹寅,这点是可以确定的。
但是关于曹雪芹的父亲是谁?却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是曹颙,另外一种认为是曹頫。
那么他们二人又是什么关系呢?
据我读的“庚辰本”中介绍:曹颙是曹寅的儿子,而曹頫原本是曹寅胞弟曹荃(宣)之子,后曹颙病故,他被康熙帝亲赐过继给了曹寅,并继任织造一职。
据此分析曹颙与曹頫原本为堂兄弟,过继后名义上则为兄弟。
三、阮籍对曹雪芹的影响
阮籍乃竹林七贤之首,少以才学知名,为人放荡不羁,是“离经叛道”的人格典型。他家境中落,爱好喝酒,在政治上采取谨慎避祸的态度,崇奉老庄之学,哲学上赞同老庄“达”的观点,强调天人的统一。阮籍的文章和诗都很好,他的诗文虽然也慷慨激昂,但许多意思都是隐而不显的。
研究阮籍其人、其诗,难免让人想到《红楼梦》——阮籍的狷狂痴态、朦胧的诗篇、如履薄冰的处境以及对心理平衡的艰难追求等,都可以在《红楼梦》中找到影子。
曹雪芹和阮籍之间还是有着一些关联的,其受阮籍的影响较深。
首先,曹雪芹倾慕阮籍。曹雪芹字“梦阮”(另说号“梦阮”),这“阮”应指阮籍。周汝昌先生曾指出:“‘梦阮’之一别号的背后可能暗示着曹雪芹对阮籍的梦想是并非泛泛的。”
另外,《红楼梦》的男主人公贾宝玉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学人格典型,他身上确实可以看到阮籍的影子。
再有,曹雪芹的好友敦诚写的《赠曹雪芹》的诗句,其中有一句“步兵白眼向人斜”,就是用阮籍(世称阮步兵)青白眼的轶事来称赞曹雪芹不肯随波逐流的傲世态度,将他比作晋朝的阮籍。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友人的赠诗也揭示了曹雪芹与阮籍有相似的才情和心境。
有说法认为曹氏与阮氏在历史上有亲缘关系。不过个人觉得这个不是关键因素,曹雪芹之所以“梦阮”,更重要的还在于阮籍是他心灵的知者、行为的楷模。
四、历史背景知识:满蒙八旗及清兵入关的历史。
1、满蒙八旗的由来
八旗最初源于满洲(女真)人的狩猎组织,是清代旗人的社会生活军事组织形式,也是清代的根本制度。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整顿编制,分别以牛录额真、甲喇额真、固山额真为首领。初置黄、白、红、蓝4色旗,编成四旗。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4旗,八旗之制确立。
蒙古八旗组织中蒙古旗与汉军旗的建立比满洲旗稍晚。清太宗皇太极天聪三年(1629)时,已有蒙古二旗的记载,称为左右二营。八年,改称左翼兵和右翼兵。九年,后金在征服察哈尔蒙古后,对众多的蒙古壮丁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编审,正式编为蒙古八旗,旗制与满洲八旗同。汉军八旗汉军单独编为一旗,据考证是在天聪五年正月(一说天聪七年)。皇太极崇德二年(1637)分汉军为二旗,旗色玄青,四年分二旗官兵为四旗,七年正式编为汉军八旗,旗色与满洲八旗同。从明万历四十三年八旗制度建立,直到清崇德七年才完成八旗组织三个部分二十四旗的组织建设,八旗每一旗下都包括满洲、蒙古、汉军三个部分。
2、清兵入关的历史
清兵入关是指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1644年)满洲贵族的军队在明朝将领吴三桂的带引下大举进入山海关内,击败李自成,攻占京师(今北京)开始成为统治中国的中央政府的历史事件。
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七日,满洲贵族调满、蒙、汉兵,几乎倾巢出动,由摄政王多尔衮率领南下。此次清军的行军路线,计划仍采用过去入关南下的路线,即绕过山海关,由长城突入。四月十五日,清军进至翁后(今辽宁阜新附近),接到镇守山海关的明辽东总兵吴三桂的"乞师"书,立刻改道向山海关进军。山海关,依山临海,形势险要,是明长城东部的"个重要关口。吴三桂在李自成起义军攻入北京时,他已率精锐入山海关,李自成曾对其招降,不允,双方发生激战。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二十一日,大顺军数千骑兵进逼山海关西罗城下,城北翼一支明军起义归顺李自成,山海关城陷在即。
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二十二日,清军疾驰至山海关,吴三桂开关迎入。在吴三桂与清兵两军合力下,李自成起义军寡不敌众,只好撤退,于是山海关大门洞开,清军大批进关驰入中原。同年十月清朝定都北京,随后逐渐建立了对全中国的统治。
五、曹雪芹该怎么称呼曹振彦?曹家在明清的地位
曹雪芹高祖叫曹振彦,据说是北宋名将曹彬之后。明朝初年,曹振彦远祖曹俊“以功授指挥使,封怀远将军,克服辽东,调金州守御,继又调沈阳中卫,遂世家焉”,此后二百余年,曹家子孙历代承袭。
1621年,努尔哈赤攻破沈阳,曹振彦之父曹锡远与他一起被俘,随后投降了后金,大约在1634年曹家成为多尔衮的包衣。所谓“包衣”,满语音译,直译为“家里的”,意译为“家奴”,除非主子同意曹家出旗开户,否则曹家子子孙孙永为多尔衮家族的奴隶。
明清易代,多尔衮的正白旗是主力之一,曹振彦跟随多尔衮辗转沙场,其奴隶身份固然至微至贱,但因为年轻机敏勇敢善战,最终在长期征战中,曹振彦与主子多尔衮建立了较为亲密的关系,受到多尔衮的赏识与提拔,后来成为正白旗包衣第五参领第三旗鼓佐领下人,所谓“旗鼓佐领”又译“齐固佐领”,即“包衣汉人编立的佐领”。佐领处于八旗等级中的第四级,属于正四品,地位很高,曹振彦已经成了满洲军功集团中最活跃的一员。
多尔衮死后,正白旗归顺治帝统领,与正黄、镶黄两旗同为皇帝亲自统领的上三旗。上三旗包衣为皇帝家奴,组成内务府的全部成员,管理宫廷庶务及皇帝私事。于是,曹雪芹的祖先就这样一步步从明代世袭官吏沦为清皇室的包衣家奴。
六、拓展知识:程朱理学主张的是什么?
宋明理学的流派大致分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程朱理学,亦称为"程朱道学",是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之一,也是理学各派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学派之一。理学的天理是道德神学,同时成为儒家神权和王权的合法性依据 ,其由北宋时期河南(今河南洛阳)人二程(程颢、程颐) 兄弟开始创立,其间经过弟子杨时,再传罗从彦,三传李侗传承,到南宋时期朱熹集为大成。
程朱理学,是宋明理学的一派,有时会被简称为理学,与心学相对。是指中国宋朝以后由程颢、程颐、朱熹等人发展出来的儒家流派,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起源(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他有不同的名称,如天、道等),而且他是善的,他将善赋予人便成为本性,将善赋予社会便成为"礼",而人在世界万物纷扰交错中,很容易迷失自己禀赋自"理"的本性,社会便失去"礼"。他还认为,由于理是宇宙万物的起源,所以万物"之所以然",必有一个"理",而通过推究事物的道理(格物),可以达到认识真理的目的(致知)。所以如果无法收敛私欲的扩张,则偏离了天道,不但无法成为圣人(儒家最高修为者,人人皆可达之),还可能会迷失世间,所以要修养、归返、并伸展上天赋予的本性(存天理),以达致"仁"的最高境界,此时完全进入了理,即"天人合一"矣,然后就可以"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这时人欲已融入进天理中(灭人欲,不是无欲,而是理欲合一),无意、无必、无固、无我(从"毋"变成"无"),则无论做什么都不会偏离天道了。
程朱理学的基本观点(主张)包括:
1、理一元论的唯心主义体系,认为理或天理是自然万物和人类社会的根本法则;
2、理一分殊认为万事万物各有 一理,此为分殊。物、人各自之理都源于天理,此为理一;
3、存天理、灭人欲,天理构成人的本质,在人间体现为伦理道德"三纲五常"。"人欲"是超出维持人之生命的欲求和违背礼仪规范的行为,与天理相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