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一样的科比说过一句“你知道4点钟的洛杉基是什么样子吗?”引起了全社会的探讨和感悟。那么每天你的4点钟在做什么呢?工作?加班?学习?美梦?… …
最近半年多,我在努力做个晨型人。希望通过早起引导自己学习、运动。
孩子某一天的早睡促成了我的跑步计划
我从未早起过。因身体原因,也从未坚持跑步。
去年8月的一天晚上,3岁多的宝宝不到晚上8点就睡着了,我突然发现不陪孩子的夜晚没事做。工作忙了一天,7点到家准备好好陪玩的我顿时感到一片空虚。
应该找点事情做吧。
去跑步减减肥(虽然我并不肥)。于是开始了跑步第一天。第二天,宝宝又睡的很早,我又去跑步。很少运动的我发现跑步感觉还不错。
但宝宝没有早睡的晚上我纠结了,收拾好宝宝睡觉已经10点多,陪玩了一晚上的我也很累了,实在没有精力再去跑步。可好不容易找到一点快感的我不忍放弃。于是想到了早起跑步,在宝宝未起床之前完成运动。
我平时的起床时间是6:30或6:45。为了跑步改成6点起。但等我跑步回来孩子有时已经醒了,我的洗漱加上孩子的洗漱时间很赶。早起的时间就再往前赶,调成了5:30起床。
于是,便这样坚持下去了。
12月,宝宝开始跟我睡(原来不跟我睡)。问题来了。
我起床会影响宝的睡眠,我早起跑步回来她已经醒了,有时我刚出门她就醒了哭闹,喊着不要去跑步。为了孩子多睡会儿,我停了跑步,开始陪睡。同时也开始思考,能不能做点其他事代替。
从去年开始大量阅读计划。基本都是在通勤的路上、中午休息时看书。
我开始早起看书,但床头的灯开一会她有时就醒,让我别看了,睡觉。此路还是不通。
我一度非常困惑和抑郁。不知道该怎么解决这个局面。
总能找到一条路解决你的困惑
3月初,要赶一份申请材料,白天上班没时间做。晚上陪孩子玩陪睡没时间做。我便早上4点起来写,正常情况下能写两个小时。
赶好了材料送了出去。
突然发现,早点起床看书是个不错的办法。
夜深人静。
卧室里是看不成的。
要选择一个宝宝喊我能立即听到的地方,客厅太远,再近的就是餐厅、厨房和厕所。于是,餐桌成了我的书桌。
吉田穗波说,书桌是“心灵的安身之处”,不仅用于学习,还用于写日记、写信、收纳重要的物品,它会形成自我的场所,培育心灵的场所。
坐到书桌前开始学习有一种仪式感。
村上春树也说过,仪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但是餐厅没有书桌(书桌在卧室)。我只能搬来台灯,摆好彩笔、水笔,清空属于我的桌面,开启书本。这也是一种仪式吧。
所以每天我都是面对几盘剩菜,就着剩菜味开启一天的学习生活。
这也算是我不耽误陪孩子的一种学习新途径吧。
但也有不顺心的时候,比如正在做读书笔记,房间里就传来喊妈妈的声音,我不得已躺倒床上开始陪睡。
刚开始的时候非常烦躁,甚至想发火。因为精神正好时,看的正入迷,写的正源涌,有人非让你回被窝睡觉。但几次之后淡定了。陪孩子也是学习的一种,学习如何陪孩子。
直到今天,我已经能心平气和的躺被窝睡回笼觉了。
我的闹钟体系
孩子晚上还需要起夜,平均每晚起2次。我怕自己睡过头,会根据她睡觉的时间调整闹铃。所以前两个闹铃的时间会有微调的。4点是我起床的时间,5点、5:30也是起床的时间备份,因为有次我4点没起来,睡过了头,醒来很是郁闷。多设几个闹铃提醒。
偶尔我忘记了夜里给宝把尿,绝对尿床。所以为了不天天洗床单,我都很小心的感觉夜里的时间点。
试用下来效果还不错。
这么早起会困么?
我妈经常说我,你哪里有睡觉时间,白天不困么?
我的答案是不会困。上班精神还特别好。
有一次,通勤路上很困,在地铁里睡着了。
但大部分时间都很精神。
午饭后会有点困。我一般会小憩20分钟,下午便精神了。
其实我想说的是,每天叫醒我的不是闹钟,而是梦想。
跑步计划能否重启
经过几个月的摸索,我基本了解孩子的睡觉规律,也在暗暗启动我的跑步计划。虽然现在还没实施。
坚持4点起床:看书或写作1小时
5点出门跑步20分钟,回来洗漱
宝宝如未起床,继续看书。
洗漱/收拾书桌
我们一直说没有时间做想做的事,尤其是有孩子的女人,工作、带孩子、做家务、陪睡陪玩... ...
其实正如鲁迅所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有挤总是有的。
只要想做就会有时间。
充满爱和热情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本身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这种幸福感会激发你更多的爱和热情。
所以,孩子妈妈们,行动起来吧!
上天会照顾勤奋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