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晚上,霓虹闪烁,校门口就丰富起来。有卖板栗的大叔,卖烤红薯的阿姨,还有几位水果大叔。
咽了口水,果断走向水果摊,挑了一串香蕉。经常买这位大叔的水果,但通常是客套两句,称好给钱,也没有其他过多交集。
我慢悠悠的看着大叔称,我站在秤的对面,听着大叔秤之前按了下电子秤,称的时候又按了一下。
这个动作让我很感兴趣,家里就是卖水果的我知道这里面不正常,于是我走到对面想探探这小蹊跷。
起先大叔说七块钱,然后看我走了过去又默默地放了一根香蕉上去。
(接下来是一段分析,嫌啰嗦的直接跳过这几段,往下看。)
我看了一眼秤此时七块一。
然后我说叔叔反正都送了,你给我换个芝麻蕉吧!
然后我把那根所谓“送”的一根香蕉拿出来,顺势把秤上的香蕉都拿起来。
此时秤上没有任何东西,但是显示屏上有六毛七。
大叔慌极了,又默默地放了一根香蕉在袋子里,什么也没说,我也什么都没说。
也就是说这个秤被大叔调了一下,有底,就是传说中的八两秤或者七两秤?我也不会算到底是几两秤,反正就是秤上不够。
香蕉大概四块钱一斤,二斤左右除了赚的又多骗了六毛。草莓大概十块钱一斤,那么就是说如果有同学买了一斤草莓,大叔将额外赚一两块?
大叔每天卖出草莓大概几十斤,也就是除了赚的再多骗个百十块钱。
(啰嗦到此打住)
这种现象很多,每次遇到我都很淡定的看着被他们坑个几毛几块钱,然后走开。
而我的内心觉得这种伎俩很可笑,相信和我一样看穿的人也不少,但是揭穿的人却很少。为什么呢?
1,也就多坑了几块钱,不值得为此去理论,而且理论对他们来说也是无用的鸡汤。如果他们心里装着鸡汤,就会诚信做人做事,然而并没有。
2,看他们也不容易,还要起早贪黑,风吹日晒,城管追赶。算了吧,下次不在他家买就是了。
我的心里有想过告诉他们不能这么做,要对得起良心,要诚信……但是我没有一次去这么做,因为我觉得跟他们说真的不怎么有用。迟早有一天他们会良心不安,随之惭愧,后悔,从良。
记得寒假,我在街上买肉,一次拿回家在我们秤上秤了下,二十元少了一块多,也没理会,但是心里对这小贩的信任已经打折。
后来,每次买回来我都秤一下,每次都少个一两块。我去找他了,说他的秤不准,他给我添了块肉,然后我回去秤还是不够。
从此我再也不愿去他家买肉了!
还有以前学校旁边那个八两秤一条街,都明目张胆的一条街商家联合起来……
我想说,如果他们执意如此,你不管鸡汤还是吵架都无济于事。但是我们心里都知道,贪这种小便宜做不了大生意,当不了大商人,发不了大财。
这些现象许多都是小贩,因为他们很自由,没有营业执照,无人管束,没有制度制约,没有政府惩罚。总抱着侥幸的心理,想着调个八两秤,我今天就能多赚点。
但是我知道绝对不能一棍子打死,诚信经营的小贩当然占了大多数。(比如说每次寒暑假变身水果小贩的我)
说到底都是为了生存,为了提高生活条件。
通往谋生的渠道很多,缺斤少两是谋生路上的捷径。但这条路不会平坦,会有泥石流,走着走着就滑了下来,永远循环在半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