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楚汉相争以来,北方的匈奴就从未停止过南下,他们侵占土地年复一年愈演愈烈。在秦始皇时期,同样面临着匈奴南下的问题。但是在嬴政的眼中,为了维护帝国领土的稳固,就需要不遗余力的将外患扫除,于是他建立了长城和秦直道。但是在西汉初期,匈奴王冒顿,杀死父亲治,自立为王,拥有了当时东方最强的军事力量。那时候中国的北方,包括东北西北,都在冒顿单于的控制之下。
刘邦
匈奴一直威胁着中原领土,但是同样也让刘邦看到了威慑诸侯的方法。皇帝刘邦立即征集了,32万大军。他决定一举解除匈奴的威胁。然而踌躇满志的刘邦,因为太过于轻敌,在追击匈奴途中到达达平城,中了冒顿单于的诱兵之计。最终刘邦不得不放下自己作为皇帝的尊严,在无奈之中他采取了大臣的计谋,和亲。
和亲
这是一种无奈之举,因为当时的国力非常衰弱,而且因为连年的战争,西汉初期的经济凋零,民生也非常的艰辛。而且换来的被困七日的屈辱,也让身为一朝天子的颜面荡然无存。震慑异性诸侯的战略被迫破产,他不得不向现实妥协,接受了和亲匈奴的建议。并且还要赠予对方大量的钱财货物,以此来换,得两国之间的和平。
我想此时的刘邦心中充满了伤感,身为帝国的皇帝自己既不能建立集权,完成统一,又无法开疆扩土,攘除外敌。而且对匈奴的战争胜利以前很难统计有多少宗室女被封为公主,以一介女子的身份承担重任。她们没有一人留下姓名,也没有一人再回过故乡,虽然产生了很好的积极作用,比如说是汉朝和匈奴之间停止了大规模的战争,但是无奈和羞辱一直笼罩在西汉初期。
娄敬
在咸阳城西北处有一座西汉墓地,荒芜至今,然而汉帝国之所以能够走出困境,提出和亲,正是因为刘邦采纳了墓主人娄敬的主张。不然中国的历史和西汉王朝的命运可能完全不同。经历白登之围后,让刘邦焦虑的不仅仅是诸侯的内忧和匈奴的外患,他还要面对的是,经历战争之后生活困苦的百姓,而且秦帝国覆灭的悲剧无时无刻都在提醒着刘邦。于是怎样让百姓富足起来,让经济恢复是刘邦要面临的一个最大的问题。
陆贾
就在这时,陆贾来到了刘邦的身边。在他的《新语》一书中,详细的分析了当时国家的形势,阐述了秦朝灭亡的原因,并且告诫刘邦武力时代已经过时了,只有推行仁政才能得到民心,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就是让经济正常的恢复,通过自然的方式发展经济,不通过政权行政过多的干预方式,倡导无为的陆贾主义,得到了刘邦的赞同。于是休养生息,奖励农耕生产,减轻田税劳役,提倡节俭安顿流民成为了从汉高祖刘邦开始就一直执行的国家基本政策,在尤其重视农业生产的汉初,即便是皇室高官的陵墓,也很难找到奢华尊贵的青铜礼器,反而出土的更多的是地铁制农具以及具有生活气息的动物陶俑。
通过休养生息来恢复经济,以此来赢得天下百姓对中央集权的认同,其实这是延续秦帝国天下一统的第一步。那么为了巩固集权帝国刘邦应该迈出怎样的第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