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渴望回家过年吧。跟家人面对面聊个天,嗑着瓜子看电视,挽着胳膊串个门,热热闹闹吃顿饭。日常琐事,家长里短,老生常谈得像每年重复的年夜饭,年轻时候嫌弃这些,成熟以后这些却成了我们心底最珍贵的热气腾腾。
因为疫情,今年很多人只能原地过年,处于高风险地区的人甚至不能出家门,年过得索然无味。大家在朋友圈描述着小时候过年的情节,那些回不去的旧时光,成了一种苦涩的慰藉。
今年,幸好有《人世间》这部剧,以周家人在大时代变迁里的生活轨迹,向我们展示了当代中国五十年百姓生活的历史。在这部剧里,我们不仅能够看到小时候过年的习俗、仪式,人情冷暖的真实刻画,家庭成员关系的紧张与缓解,更能看到付出与贡献的隐忍与豁达。一部《人世间》,诉说人世间。最打动我的,是这家人的“养育”故事。
周秉昆:父母最满意的孩子却让人最心疼
周秉昆,一个怂却能处的老疙瘩,在优秀的哥哥姐姐的光环下,不断找寻自己的价值。
全剧的高光点非周秉昆跟父亲周志刚的两次吵架莫属。
自从父亲周志刚参加“大三线”建设,哥哥周周秉义响应国家号召成为第一批下乡知青,姐姐周蓉追随诗人丈夫远赴贵州乡村,年仅17岁的周秉昆成了这个家的顶梁柱,也成为母亲李素华的唯一陪伴。按理说,家里最辛苦的当属周秉昆,可是在一家人分别多年,第一次聚在一起过年的时候,爸爸带着全家人出门拜年,他享受别人夸老大周秉义“考上了北京大学哲学系,当上了干部,还娶了省长女儿”、夸老二周蓉“考上北京大学中文系,丈夫是北京著名诗人”,却没有注意到走在后面低着头默默不语、中途离开的周秉昆。
本来以为周父要求秉昆去给他送行的时候,两个人能够解开心结,结果周父说:
“你养着脑血栓后遗症的妈,带着你姐的孩子,养着别人的儿子,是你爹给你的台阶!就算没有这些拖累,就你那成绩,年年倒数,你能考上大学吗?”
父亲留下扎心的话,击碎了秉昆最后的自尊,两人不欢而散。
在老一辈的心里,秉昆不符合世俗的“成功”标准,他付出再多,也只是个“好人”,而不是“能人”,他不如他的哥哥姐姐、他的父亲(八级建筑工)。作为父亲,虽然说过秉昆辛苦,但是并没有从内心深处真正相信秉昆同样优秀。
两人僵持了多年不通书信,直到父亲退休回家,两人爆发了本剧最贡献演技、最讨伐内心的吵架。秉昆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你考虑过我的感受吗?都是一个爹一妈生的,都一爹一妈养的,就我最没有出息,我多难受你知道吗?我只是想做到让你和我妈都满意。可你呢?往伤口撒盐,哪里疼你戳哪里。”
秉昆最难过的不是自己和妻子郑娟的悲苦日子,而是不论他们如何努力,父亲眼里只有家里有出息的孩子,而忽视了他们的自尊。在倔强的不给父亲写信的几年里,他辞掉了酱油厂的“铁饭碗”,去开了饭店、书店,挣的钱比一家人合起来都多,还换了大房子,可是尽管如此,秉昆还是一心想要一个编制。因为这是父亲期望的,只有这样才能够得到父亲的认可。
当周父对秉昆说出那句“你是我最满意的孩子”的时候,秉昆的心结才终于被解开了。
每个子女都愿意被父母捧在手心里,可以不在乎兄弟姐妹间的付出,但是害怕得不到父母的认可。孩子的自信,首先来源于父母的肯定。只有得到父母发自内心的信任,孩子才有能量、有力量、有胆量茁壮成长。
周蓉:父母最疼爱的孩子却让人最糟心
周蓉这个角色,开创了“被黑”的新纪元。近几年每一部爆款电视剧里一定有一个被黑的角色,这些角色不是像《都挺好》里的苏大强那样的爸爸,就是《欢乐颂》里樊胜美的妈妈,而周蓉作为一位以自我为中心的姐姐,拉开了姐姐也可以被黑的新篇章。
为了奔赴爱情,周蓉可以跟家里不辞而别,私自结婚。当周父拉下做长辈的自尊,只因放心不下最疼爱的女儿,千里迢迢去看看女婿是否合格的时候,她对疼爱自己的父亲说:为了那个男人,她可以跟家里断绝关系。
为了解救遇上麻烦事的丈夫,好不容易能够回家过年的她,家门都没进,心中记挂她的母亲李素华,听闻噩耗,不幸中风。看到躺在炕上没有意识的母亲,除了哭一次,她没有任何尽孝行动。
她做决定的时候,不会考虑到:父母会担忧她的安危、担忧她所遇到的是否是良人、担忧她将来是否会吃不必要的苦,也不会去想是否会连累她的家人、是否会给家人添麻烦。
为了奔赴事业,她可以把亲生女儿一直寄放在弟弟家里,而她一路硕博连读,做了副教授。她没有分到房子,并且嫌弃凑合住的宿舍楼不大不够女儿住,将女儿放在弟弟家十多年。她没有考虑弟弟要照顾中风后遗症的老母亲和两个孩子,弟媳妇没有工作,并且老房子是那么老旧破。
为了挽回女儿的信任,她想通过同意女儿跟郑娟儿子周楠谈恋爱,让女儿重新接纳自己。做出这一决定,她不顾及郑娟的自尊,狠心揭开郑娟的伤疤,试图说服郑娟同意。甚至不顾周楠在高三备考的关键时刻,把女儿冯玥的事情告诉周楠,并且将女儿冯玥的事情归因到周楠身上。
要说周蓉也是一个开挂的人,颜值能打,据说光字片没有比她好看的人;从小成绩优异,北大本硕博连读,还成为了副教授;是深山支教的好青年,还有一位著名北京诗人的丈夫。妥妥的别人家的孩子!
可是她做出来的事,让人觉得匪夷所思,甚至是瞠目结舌的。最奇葩的一个例子是:为了分到房子,为了让女儿回来跟他们一起住,周蓉好不容易豁出脸面求人送礼,结果房子没有分给她,她竟然去人家家里把礼物要了回来!
周蓉是一个做事不考虑后果的人,为了自己的事情,可以牺牲别人的人。她想独立自主,可是她处理的事情都是一塌糊涂的。这跟从小周父周母给了周蓉极大的信任跟自由有关。
周蓉能做家人的主,当大家不知道该先送别父亲还是哥哥的时候,是她当场拍板先送哥哥,再送父亲。
周蓉能给自己做主,在那个年代,她可以毅然决然不辞而别,去贵州奔赴爱情。事发之前,家人对此全然不知。周父周母知道了她的事情,最终选择了接受,没有指责。
但是这不是真正会做主,因为周蓉不会考虑后果,不曾品尝不良后果的苦。
周蓉就像一只脱离风筝线的风筝,缺少了风筝线的束缚,周蓉漂泊在理想之国,无法落地,所以她“吃不了精神上的苦”,处理不了理想跟现实的关系。幸好她也醒悟了,经历了跟冯化成失败的婚姻、女儿冯玥的叛逆、“人间理想”蔡晓光的理解包容,也算知错了,圆满了。
为了让孩子自信,让TA积极体验生活,并且自己做主,并不一定是好事。关键在于孩子得学会如何做主。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就得给孩子立好规矩,让孩子知道做事做人的底线,帮助孩子一步步建立好理想与现实间的“连接”。人生的路上,不都是一帆风顺的,让孩子吃点苦,也是好事。
周秉义:父母最寄予希望的孩子活成了人间清醒
作为周家的长子,周秉义克制严谨,勤奋努力,仕途前途光明,无愧是父母心里最看好的孩子。
1. 周秉义有情有义
周秉昆跟养子周楠的那段“男人之间的对话”:“我只要你妈幸福,你妈幸福我就幸福”感动了无数人,够激烈、够爷们、够担当。但是细品一下,没有浓重色彩刻画的周秉义的爱情观,更隽永耐品、细水长流。
周秉义因为文笔好,工作态度也端正,本来可以被调动去做秘书,相当于从普通兵提拔为副团级的干部。但是他却拒绝了,因为他的爱人郝冬梅。
郝冬梅的省长爸爸被打成了走资派,是“地富反坏右”中的一员。在那个特殊年代,周秉义是工人家庭出身,根正苗红。这么好的发展机会,只要跟郝冬梅断了,未来一片大好。
可是他却说:“这个时候,这种情况下跟她分手,等于是要了她的命啊?”结果是他没有被提拔。他说“留下,起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当冬梅指责他做这个决定都不跟她商量的时候,他淡淡地说:“是我考虑不周,我是想啊,能解决的我就解决了,何必让你跟着”。
好的爱情里面,从来不是我要你去做什么,而是在我还没说出口的时候,你已经做好了我想要的事情,给了我想要的东西。
2. 周秉义有担当
郝冬梅在插队的时候,意外坠井,导致她不能够生育。而周父对于长子是有生育要求的,为了家庭和谐,更为了保护在那个不怎么重视女性的年代里的爱人,他对父亲说是自己受伤了,没有生育能力。把一切揽到了自己身上。
周秉义不仅能够保护自己的妻子,他也是一家人的精神支柱。
当骆士宾想要把周楠要回去的时候,郑娟想要倾诉的第一人是他。
当骆士宾想通过他夺回周楠的时候,他默默地拒绝了,他理解弟弟周秉昆作为养父的无奈、作为丈夫的愤怒,无论别人如何来试探,他跟周秉昆说:“你的决定就是我的决定。”
当周楠遭遇意外身亡,坚强的秉昆只有在见到哥哥周秉义的时候,才崩溃大哭。
3. 周秉义有分寸
在三个儿女里,只有周秉义的老丈人这门亲家。老一辈的人都喜欢热闹,周父就托人买了像样的茶叶,作为礼物送给了郝冬梅的父母。郝冬梅的父母不能不回礼,就在郝冬梅的要求下,决定去周家回礼。
周父为了迎接这个亲家,放弃了自从1969年分开后家人第一次聚齐要照全家福的安排,全家洒扫庭除,就连厕所也打扫干净了,穿上了最好的衣服,等待省长亲家到访。
可惜天公不作美,郝冬梅的父亲当天突然病发住院了,郝冬梅的母亲安排秘书去拜访周家。但是秘书不知道情况,把周家送的茶叶又送回去了。郝冬梅急得解释,周秉义却拦住了她。周秉义是这么说的:
首先,郝冬梅的父亲是因为身体原因没能赴约,秘书不知道情况搞错了礼物,这种情况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导致两家尴尬的根源在于彼此身份差距。
最后,他希望妻子能够理解他家的情绪,因为越解释越会强调和放大彼此间的差距。
他冷静,没有吵闹与责备,并不是因为无情,而是看清了现实,宽容接纳。顾大局,识大体。
周秉义身上的优点还有很多,归根到底,还是他有着超凡脱俗的共情力。他能够站在别人的角度上为别人考虑,这是他做官的良心,所以他身上没有官僚做派,无论遇到什么事情,他能够感同身受对方的心情。他能够一路官运顺遂,共情力是他领导力的核心。
他这一点很像他的父亲。他的父亲遇到事情,通情达理,对别人能够感同身受,做大最大的宽容。解开秉昆的心结也好,接受周蓉的丈夫冯化成也好,他都是豁达的,他能够体会对方的心情,考虑对方的处境。所以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庭环境潜移默化的作用不可忽略。
好家庭的好土壤是好父母
1.周志刚:坚毅冷峻的爸爸最疼孩子
有人这样形容父亲:父亲是一个坚毅冷峻的男人,似乎永远不会屈服。但是,父亲却愿意低下头,让我坐上他的肩头,乐此不疲。
这句话用在周父身上也非常合适。他是典型的大男子主义,在家他说了算,一言不合就会拳脚相向。但是他又非常豁达开明,通情达理。
他不允许秉昆挑战他作为父亲的权威,但是在周蓉说出为了男人可以跟家里断绝关系的时候,依然没有放弃周蓉。
他明知道周蓉是导致周母中风的罪魁祸首,得知周蓉被离婚,依然因为心疼女儿冲出去找冯化成。
即使对待小儿媳妇郑娟,当街坊嚼舌根说她未婚先孕、行为不检点的时候,周父严厉果断堵上别人的嘴。
周志刚就像一只老鹰,有敏锐的眼睛,能够读懂孩子们的烦恼;有有力的臂膀,任何时候都能够抡起拳头保护家人;更有宽大的翅膀,将家人聚拢在一起不分开,为家人遮风挡雨;最重要的是,他有一颗强大的充满爱的心。他能够体会孩子的心情,共情他们的难处,为了孩子更好,他愿意接受自己并不愿意接受的现实,比如长子周秉义说不能够有孩子,他虽然希望能够有长房长孙,依然说也不是很想要孙子。他对孩子的疼爱,是心里疼得滴血的爱。那种疼,只有他自己尝。
他是严厉的,更是柔软的父亲。他给了周家最大的靠山、最有力的支持。
2. 李素华:温柔似水的妈妈是一个家的根
从看第一集的时候,我就特别喜欢这位妈妈,眉眼含笑,看到儿女,浑身散发出爱的泡泡。
当大儿子要去兵团,作为母亲的她百般不舍,在儿子要上火车之前,迅速掏出自己攒下的钱塞到儿子手里,动作快快的、有力的,她想让儿子收下,又怕儿子拒绝。当她哭着嘱咐孩子照顾好自己的那一刻,我终于知道什么叫“破防”;
中风以后变糊涂了,她依然记得小时候的女儿希望过年能够有件红毛衣,于是柜子里积攒了好多红毛衣;
哄着小儿子写信,边看着儿子写信,边给儿子往嘴里塞吃的。母亲的爱藏在了她轻轻递吃的手上,朝着儿子呵呵笑的笑声里,望向儿子的眼神里;
孩子们一回家,她喜欢跟孩子们一起睡在大炕上,听他们说说在别处的生活。她从不插话,不急不躁,静静倾听,轻轻问答。她不在乎儿女是否光宗耀祖,她只想从只言片语中判断儿女是否过得安好。
老舍先生说: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
周母这样的母亲,让人如沐春风,温暖、温柔、温情。如果说周父是家里的顶梁柱,那周母就是这个家的根。
3. 爱情最好的模样
周父周母做到了彼此成全。周母知道周父闲不住,即使不舍,也会让周父出去工作;周父知道周母的这个心思,为了让周母安心,就外出工作。
周父周母心意相通。当周父命不久矣,周父跟儿女做临终嘱咐,儿女都没听不出来,只有周母灯光反射出的泪痕知道。周父过世,周母握着他的手,一起羽化成仙。
爱情最好的模样:生同枕,死共眠。最好的家庭氛围就是:爸爸爱妈妈,妈妈爱爸爸。所以周家子女的婚姻都很幸福。
这一家人心术正、爱助人、相亲相爱。他们是“辞暮尔尔,烟火年年,日子滚烫,人间可爱”的最好诠释,也是家和万事兴的最好代言。这个家里的后代都很有出息。我相信种花得花种豆得豆,父母养育,儿女成才,都是因果。
题外话
这部剧里不仅有周家人,还有很多人物。这些人物有大有小,有领导也有群众。不管是谁,每个人都在太阳底下,努力生活。生活没有高低贵贱,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人,都会得到生活的奖励。
最后,奉上这部剧的主题曲《人世间》。这份歌词可以说是《人世间》的浓缩精华。愿每一人都能够不枉此生。
草木会发芽 孩子会长大
岁月的列车 不为谁 停下
命运的站台 悲欢离合 都是刹那
人像雪花一样 飞很高 又融化
世间的苦啊 爱要离散雨要下
世间的甜啊 走多远都记得回家
平凡的我们 撑起屋檐之下一方烟火
不管人世间多少 沧桑变化
祝你 踏过千重浪
能留在爱人的身旁
在妈妈老去的时光
听她把儿时慢慢讲
也祝你 不忘少年样
也无惧那白发苍苍
若年华终将被遗忘 记得你我
火一样爱着
人世间值得
有多少苦乐 就有多少种活法
有多少变化 太阳都会升起落下
平凡的我们 一身雨雪风霜不问去哪
随四季枯荣依然 迎风歌唱
祝你 踏过千重浪
能留在爱人的身旁
在妈妈老去的时光
听她把儿时慢慢讲
也祝你 不忘少年样
也无惧那白发苍苍
我们啊像种子一样
一生向阳
在这片土壤
随万物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