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看电视剧《我是特种兵》,里面讲到吴京他们三个新兵蛋子,离开铁拳团的时候,停下车给铁拳团敬礼,在敬礼的过程中,有一段独白,讲的特别好。
人的一生中,会有很多次告别,而每一次告别都伴随着阵痛,这种阵痛叫做成长.....
在我成长的二十多年里,有过多次重要的成长,每一次成长,都伴随着阵痛。
小时候,只知道贪玩,虚度了很多光阴。除了学会了狗刨、摸鱼、爬树、捉蝎子、骑自行车、捉知了、玩游戏、和面、蒸馒头、炒土豆丝等,也没有学会其他技能。
一直到高中,自己活在少年不知愁滋味中,只徒增年龄,未曾真正在认知上成长。
直到高二的时候,才突然意识到,自己总是在虚度自己的光阴,也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也明白了只有学习才能真正最大可能的改变我的命运。
那时候,自己研究和分析了之前的初中同学,以及高一的同学。把同学按照智商高低和努力程度两个维度,分为四个象限。
第一个象限是:智商高、努力程度高。这类人的学习成绩基本上都是前几名,而且成绩相当稳定。
第二个象限是:智商高、努力程度低。这类人的学习成绩基本上范围很大,从中后到前列。也有很少一部分人,智商极高,努力程度低,也能保证自己的成绩做到前几名。
第三个象限是:智商不是很高、努力程度高。这类人的学习成绩基本上在中等到前中的水平,很少能做到前列。
第四个象限是:智商不是很高、努力程度低。这类人的学习成绩基本上在中后的水平。
当自己分析完后,才发现自己居然自以为自己的智商很高,可以不用很努力就能考上好大学。而实际的考试中,发现自己的水平连一个本科都考不上,更别说考上一个好大学了。
当认识到自己的真实水平之后,顿时产生了一种愧疚之心,也有后悔之意。那是一个分界线,从那时候开始,才开始努力学习。
为此,放弃了自己特别爱玩的乒乓球,放弃了自己几乎所有的娱乐时间,还放弃了部分睡眠时间。那段时间刚开始的时候,是痛苦的。
下课的时候,看着同学去玩乒乓球,自己却坐在桌子上做作业;早上的时候,看着室友在酣睡,自己却在悄悄的起床洗漱;晚上的时候,看着同学一个个离去,自己却还在教室上自习。
但是,当自己习惯了这种生活,也从努力中看到好的结果,认识到一切的痛苦都是值得的。
这次成长,让我意识到个人努力程度的重要性,也体验到那种离开舒适区,走向成长区的阵痛。
/02/
第二次成长,是在大学的时候。到现在才明白,大学不是为了学习一些专业知识,也不是为了简单的习得一个技能,而是为了获得一种自由成长的体验,而是提供了一个自由成长的土壤。
大学里,自己只参加了一个社团,一个体育类社团,学校的水球队,最后当上了水球队长。研究生的时候还依靠游泳的特长教游泳,挣的钱还了自己的助学贷款,存了一部分,花了一部分去旅游,去投资。这些经历,又帮助我再次高速的成长。
以上只是一个小插曲,我也没有想到,在游泳这个分支上能够开出如此绚丽的花朵,结出如此丰厚的果实。
实际上,在上大学之前,自己的身体素质很差。高中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没有抽出时间去运动。
记得高中的时候,有次参加学校的长跑接力赛,我被选为后备人员。于是,我就主动找朋友,说带我练习练习,她是学校体育队的,带我在操场上跑了8圈,我就跑不动了,而比赛是跑10公里。
在大学里,通过参加院长的讲座,认识到身体的重要性,决定要每天跑步。那时候,每天晚上上自习到九点,就穿着我们发的制服和皮鞋,拿着书包就去跑步。基本上跑了一星期左右,就能轻松跑10圈了。
刚开始跑步的时候,也是跑不动,还觉得累,每次也是朋友催着,自己才去跑步,跑的也比他少。后来跑的时间久了,也就喜欢上跑步了,基本上每周能跑五天,每次十几圈。
这种跑步练习一直持续三年左右,在大三第二学期快结束的时候,朋友问我:“你报名参加全程马拉松比赛吗?这也许是上学期间最后一次机会了。”
朋友都这么说了,我就和朋友一起报名了。最终以四个半小时完成比赛。
那次马拉松的体验,让我体验到人生恰似一场马拉松,不在乎起点你跑多快,而在乎你有没有一直跑完全程。
/03/
最近的一次成长,在交认知税的这一年。在认知税上,交了四五千了,收获的除了自己成长很慢的焦虑感,那就是自己在践行上的成长。
嘿嘿,例如自己今天的文章,就写的有点费劲。
这是我持续日更的第23篇文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